北京商報訊(記者 齊琳 曲忠芳)熱鬧的手機打車軟體市場迎來了電信運營商的正式入局。昨日幾乎同一時間裏,滴滴打車、快的打車分別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手機流量、定制套餐、手機終端等多個層面展開闔作。兩大打車軟體欲借此構建基於移動出行的電子商務模式。
滴滴打車表示,將依託中國電信天翼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數據優勢,獲取中國電信的流量池或流量包服務,從而為滴滴用戶提供手機終端、個性化套餐等産品。此次合作相互開放滴滴App産品、業務數據接入口,實現電信用戶的流量訂購及電信移動掌廳客戶對滴滴App介面的調用。
無獨有偶,快的打車與中國聯通牽手。快的打車內部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稱,電信運營商入局打車軟體,不僅可以為用戶(包括計程車司機和乘客)提供流量服務,而且運營商線上下擁有大量的實體營業廳渠道,可以為打車軟體的司機用戶提供安裝、溝通的地點,快的打車與中國聯通未來在數據及介面方面也會有合作。
需要指出的是,滴滴打車與中國電信、快的打車與中國聯通達成的戰略合作協議並非是排他性的,也就是説打車軟體廠商可以與不同的電信運營商進行合作。實際上,在此之前,滴滴打車、快的打車都不同程度地與三大運營商集團或地方分公司開展過合作,包括積分換打車券、搶紅包等形式。
通信專家項立剛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電信運營商自然樂意與移動應用軟體廠商合作,以此維繫併發展用戶,如聯手打車軟體主要瞄準計程車司機用戶群,與此同時,電信運營商還可借此進行流量等業務的銷售。而從打車軟體廠商角度來説,也希望從電信運營商處獲得優惠的流量池或流量包、終端産品、套餐等資源,從而為業務模式開拓新的可能。
手機打車軟體經過今年初瘋狂的“燒錢”補貼搶客大戰,自5月停止補貼之後,手機打車習慣和移動支付佔據一定的市場規模,雖然用戶活躍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衝擊,但整體市場基本步入平穩增長的階段,截至今年6月,國內打車軟體用戶規模達到1.3億。兩大打車軟體在坐穩雙寡頭市場格局的同時,不斷與其他應用提供商合作,如高鐵、旅遊、購物等生活服務類,借此加大打車軟體的入口渠道,從而鞏固用戶和市場規模。
更為重要的是,兩大打車軟體廠商都在試圖找到商業化的道路,不約而同地提出了“移動出行電子商務”的概念,即打通線上和線下,搭建基於移動出行的綜合服務類平臺。對此,項立剛表示,目前還並沒有看到快的、滴滴提出的移動出行電子商務的雛形,此番借助與電信運營商的合作,雖然獲取了流量支撐及其他資源的合作,移動出行電商模式能否真正落地,還得具體看打車軟體廠商的操作執行能力。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