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消息 《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暨首部老齡產業發展藍皮書23日在北京發布。藍皮書稱,中國已經處于老齡社會初期,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將成長為全球老齡產業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其中,老齡金融業發展前景巨大。
在進入快速老齡化的中國將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老齡產業市場。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藍皮書預測,2050年全世界老年人口將達到20.2億,其中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4.8億,幾乎佔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2014-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佔GDP的比例將從8%左右增長到33%左右。
目前,中國老齡產業由老齡金融業、老齡用品業、老齡服務業和老齡房地產業四大板塊構成的態勢已逐漸清晰。其中,老齡金融業是核心板塊。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指出,中國的老齡金融業發展前景巨大。
“老齡金融業主要指三大板塊,第一塊是年輕人為了自己養老所做的資產準備,這一塊的體量巨大,在美國的話這塊的總量2012年有19.6萬億美元。我們從大數據來說未來中國老年金融業要容納的從業人員至少在2000萬以上。將來我們的老年金融業經濟總量將不光在老年產業板塊是重中之重,甚至會關係到國家的整個資本經濟。”
據了解,中國30到59歲的潛在老齡金融服務對象在6億左右,即使到人口老齡化的高峰期,潛在老齡金融服務對象也在4億左右。中國將成為未來全球最大的老齡金融市場。但即便中國老齡產業的市場潛力巨大,中國老齡產業發展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中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介紹:“一是產業發展理念滯後,重老齡服務,輕老齡用品、老齡金融;二是產業組織培育滯後、產業空間布局無序、產業結構雛形尚未形成;三是產業有效需求不足,鼓勵老年人消費的政策支持不夠;四是老齡產業政策係統性不強,落實不到位,老齡產業市場秩序有待規范等。”
針對當前部分老年人消費意願不強的問題,吳玉韶認為,提高老年群體的購買力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
“第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政府,通過完善養老保障制度,特別是提高養老金的待遇,這是增加老年人收入的主渠道。再一個是完善相關的老年福利制度,例如高齡津貼、護理補貼等。另外一個重要的是出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因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從根本上解決老年人護理資金來源的最重要制度保障,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還正在試點。”
吳玉韶認為,中國需要抓住老齡產業發展的機遇期,最大限度地創造老齡產業發展的有效剛性市場需求,加快出臺完善重點領域的老齡產業政策,加速培育老齡產業組織,構建老齡產業融資平臺,加快老齡金融創新,著力開發老齡用品市場,打造老齡服務網絡,建立國家老齡產業核心技術研發基地等,促進老齡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