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取消限購符合分類調控 房貸政策也應抓緊調整

2014-09-23 10:21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隨著南京限購的全面取消,如今全國仍執行限購的城市僅剩珠海、三亞和四個一線城市。預計珠海和三亞取消限購指日可待,而四個一線城市則不會輕易松綁,這體現了分類調控的指導思想。但要從根本上改變市場低迷現狀,取消限購遠遠不夠,信貸政策也需配合。

  從整個限購政策松綁的過程來看,源頭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分類調控的指導要求,多個限購城市開始蠢蠢欲動,限購松綁傳聞四起,但沒人願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直至6月底,呼和浩特打響了全國限購松綁第一槍。隨後,加入松綁行列的城市陸續增加,但不少城市只做不說,暗自執行。

  到了7月份,新任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在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座談會上明確表態,要進一步落實分類調控的指導思想,進一步落實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切實做好本地區調控工作,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于是,從8月份起,各地政府陸續放松限購。

  當初提出限購政策是為了抑制投資投機,在房價過高、上漲過快、供應緊張的城市,要在一定時間內採取臨時性措施實行限購。如今各地市場供需情況已發生變化,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全國三線城市平均去化周期已高達26個月,超出警戒線。所以,在供過于求的城市取消限購合情合理。個別供應嚴重過剩的城市甚至以財政、稅費補貼等形式刺激樓市,也符合分類調控的指導思想。

  不過,取消限購等救市措施雖能夠提振市場信心,卻不能根本改變市場成交低迷現狀。因為一小部分人的購房資格問題解決了,更多人的購房能力問題仍沒有解決。而解決購房能力問題最關鍵的是信貸政策。因此,除了限購需要分類調控外,信貸也應該符合分類調控的要求。

  當前的房地產市場自住型和改善型購房需求佔據主導地位,這部分人購房理應得到信貸政策支持。

  因此,原來首套房“認房又認貸”的信貸政策亟須調整,同時,進一步下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這樣才能拉動住房消費市場,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盡管房地產業已告別黃金時代,進入白銀時代,但其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力地位沒有改變,地方財政收入的“頂梁柱”地位目前來看也沒有改變。數據顯示,2013年,與房地產業密切相關的土地出讓收入達4.12萬億元。為了防止信貸壓制而導致部分城市房地產崩盤增加經濟硬著陸風險,房地產領域的差別化信貸政策亟須松綁。證券時報記者 張達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