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5日電(記者 朱青 劉歡)“別小看這小小一塊變味的月餅,我們失去的是整個中秋。”著名作家馮驥才日前接受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專訪時説,這些年月餅奢侈化、土豪化、功利化、庸俗化,造成非常不好的社會風氣。“所以,我非常贊成以節日為切入點,狠剎歪風邪氣。”
月餅作為中國中秋節的傳統美食,本應承載豐收在望、家庭團圓、生活美滿這些美好願望,卻一度與紅包、黃金、高檔紅酒等搭配成奢華禮品而嚴重“變味”。在中共中央“八項規定”出臺近兩年後的中秋節,月餅逐步回歸原有文化內涵,折射出中國反腐進入高壓、持久且入微的新常態。
中秋節前夕,中共中紀委監察部網站開通“公款送月餅”等“四風”問題舉報窗,邀請群眾監督,再次傳達嚴防“四風”反彈的態度。
月餅市場的種種變化也折射出持續性的高壓反腐所産生的影響,以往在節後才開始打折的時令食品今年在節前已開始各種折扣促銷活動。
在北京多個大型超市裏,多位禮盒月餅促銷人員表示,儘管有折扣,但禮盒銷量依然較小,團購月餅更是乏人問津,而廠商推出的散裝平價月餅卻受到消費者歡迎,銷售人員稱多數散裝月餅購買者是為家庭過節準備。
不少消費者表示,用過度包裝搭配的奢華月餅作為禮品,已經成為中秋節的沉重經濟和心理負擔,不想送卻又不得不送。“往年買月餅花不少錢,自己倒幾乎沒怎麼吃過。”北京市民李瑞表示,如今月餅逐步回歸原有文化內涵,令人欣慰。
2013年,中央針對節假日連續發佈十余道禁令,內容涉及節禮、賀卡、煙花爆竹等多個細節,令“節慶腐敗”有效剎止;2014年,這樣的方式有所改變,開始採用頻繁的案情通報以産生震懾作用。
安徽省合肥市一家印刷品企業的行銷部門負責人齊磊(化名)在單位負責與政府部門“維護關係”。他坦言,往年中秋節是向政府官員送禮的重要節點,搭配洋酒、金銀幣等的月餅禮盒是首選,但從去年開始幾乎無人敢收。
一名地方官員告訴記者,近兩年持續“零容忍”的反腐態勢已經令眾多官員心生畏懼:“不管是不是節日,不管送的是月餅還是其他禮品,沒有人敢抱僥倖心理。”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今年初在中共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指出,要讓每一個幹部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領導幹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僥倖。
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表示,群眾眼中看得見的歪風在收斂,一些“城管式”貪腐現象在減少,官員知“怕”的敬畏意識復蘇,民眾知“變”的社會共識生成。
但不能忽視的是,奢華禮品月餅依然在尋找更加隱蔽的方式來開拓市場。兩個月前,作為國有企業的中國郵政集團總公司曾通過員工個人推銷方式推出“金條月餅”組合套裝,每份售價高達3000多元,被曝光後叫停。
一些高級酒店和高檔月餅廠家則開始通過電商尋求出路。此外,微信軟體在中秋節前推出“中秋送心意”業務,也被看做一種變相公款送禮方式。
專家認為,雖然在實體市場上難以見到奢華月餅的蹤跡,但電子月餅券、微信“月餅紅包”等方式仍然隱蔽地存在著,“反四風”不斷面臨新情況,仍需不斷堅持,並不斷更新應對方式。例如,加強預算監督管理和審計問責、規範國企財務開支、細化公務員行為規範等。
馮驥才認為,還是有些人把現在狠剎歪風看成“非常時期”,要把“非常的”變成“正常的”,需要靠嚴格具體明確的制度,這也是依法治國裏“法”的一部分,“有嚴格的制度保證,堅持數年就正常了。”
安徽省社科院社會學家王開玉表示,中秋節“月餅價格指數”下跌,脫下“奢華”的外衣,回歸家庭餐桌,既折射出反腐工作帶來的社會風氣轉變,也反映出人們節慶觀念的變化。
[責任編輯: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