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銀行醞釀薪酬改革 溫州工行處長年薪高達40萬

2014-09-04 08:39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銀行醞釀薪酬改革 溫州工行處長年薪高達40萬

  薪酬已經明顯下降,又遇“薪酬改革”,浙江一些銀行員工明顯感覺到了壓力。

  多位浙江銀行業人士3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説,他們薪酬較之前已有明顯下降,一些領導比最高時下降了1/3乃至一半。“這主要受不良上升等業績影響,與這輪薪酬改革沒有關係。”

  一位浙江商業銀行人士説,《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通過後,該地方分行目前還沒有接到相關通知和精神,“具體政策反應沒這麼快,我想主要矛盾還是考核機制不明確。”

  收入普遍下降

  “溫州金融危機發生後,銀行員工薪酬已有明顯下降。”一位國有銀行溫州分行人士説,近三年來,溫州銀行業不良貸款多,利潤減少,員工收入自然也就少了。

  其中,下降最明顯的數股份制商業銀行,一家溫州分行部門正職領導,之前年薪至少為八九十萬,現在下降了一半左右。

  五大行溫州分行中,工行的薪酬相對好些,處長(相當於部門負責人)年薪在40萬以上;交行處長年薪30萬左右;建行不良貸款額最大,員工薪酬較之前下降很多。“一家分行對獎金採取限額控制,不能超過當月工資。”上述溫州分行人士説。

  多位溫州銀行界人士認為,不良攀升、利潤下降,是導致他們降薪的主要原因。

  據媒體報道,截至7月末,浙江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率為2.10%,環比上升0.14個百分點,較年初上升0.26個百分點。

  而在地市一級,溫州市的不良率最高,截至7月末為4.56%,環比上升0.31個百分點。寧波、紹興、麗水和舟山截至7月末的不良率皆突破了2%。在浙江省11個地市中,截至7月末僅嘉興、湖州和衢州的不良率較年初有所下降。

  考核側重不同

  “如何儘快化解、處置不良貸款,已成為當前溫州銀行業主要任務之一。”上述銀行人士説,這直接關係到銀行利潤和員工收入。

  去年以來,溫州共處置不良貸款384億元,化解問題貸款風險69億元。

  目前,溫州不良率仍處於“高位震蕩”,企業資金鏈、擔保鏈風險仍未根本解決。數據顯示,今年5月末,溫州不良率為4.61%;6月末年中考核時,不良率環比下降0.36個百分點;7月末,不良率還是上升0.31個百分點。

  一位銀行資深財務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説,一般來説,銀行在內部考核時,主要看經營發展中的主要矛盾,比如不良貸款處置壓力大,考核權重就大些;如果利潤壓力大,利潤指標的考核權重就大些。“當然,不同銀行考核要求不同,甚至同一銀行系統內,各一級分行與二級分行也有不同。”

  考核是為了更好發展,一般情況下銀行考核的重點指標如:利潤、存款、中間業務收入佔比、不良率、客戶數量等;還有很多小指標,如信用卡數量、VIP客戶數量、自助銀行數量等。另外,資源使用效率也成為銀行新增重要指標。

  改革已成態勢

  一位商業銀行浙江分行人士認為,個別國企、央企負責人薪酬“太出格”,他們享有行政任命、公務平臺,又拿著上百萬年薪,無疑會成為社會聚焦對象。

  “行長都降了,我們怎麼能不降呢?”上述銀行人士説,五大國有銀行負責人薪酬改革後,勢必將影響到股份制商業銀行,“不過時間沒這麼快,主要是考核機制還需要進一步明確”。

  事實上,國有大行高管年薪,遠低於股份制銀行高管。2013年,上市銀行高管薪酬排行榜上前十名幾乎被平安銀行和民生銀行包攬。

  上述銀行人士認為,浙江銀行業競爭比較充分,薪酬改革應該尊重“市場化”原則,不能一刀切,讓能者、多勞者享有高薪待遇。

  目前,兩家浙江新設的民營銀行,正處在管理團隊搭建過程中。這輪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是否會給他們預留更多的人才選擇空間呢?對此,一些銀行人士表示並不看好。

  今年8月份,某招聘網站發佈資訊,溫州民商銀行以30萬~60萬元年薪招聘董事會秘書、風險管理部經理、資訊科技部經理、計劃財務部經理4個崗位。儘管發起人之一的正泰集團予以否認,但在銀行業人士看來,該薪酬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仍屬“中下水準”。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