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10日電(記者王曉潔)最初由網際網路企業主導的金融業務P2P,即網路個人借貸,如今得到越來越多傳統金融機構青睞,平安集團、民生銀行、包商銀行等相繼佈局P2P。業界人士分析,金融機構此舉意在加緊爭奪小微業務市場。
從2012年年初平安集團上線“平安陸金所”至今,國內試水P2P的金融機構至少有5家。國家開發銀行于2012年年底推出“開鑫貸”,是由國開行全資子公司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江蘇國有企業力量打造的網路借貸平臺。2014年,招商銀行年初上線“小企業e家”,打出“足不出戶,就能貸款”的廣告語;包商銀行6月上線網路理財平臺“小馬bank”;民生銀行籌建的民生電商7月上線網路投融資平臺“民生易貸”。
“在利率市場化和客戶下沉的大背景下,近兩年來一些金融機構正在加緊爭奪小微信貸市場。”金融分析機構銀率網分析師吳靜淼説,銀行旗下的P2P其實更像銀行將小微甚至中小業務資産清出資産負債表的一個渠道。
“目前至少有兩件事是金融機構P2P應該考慮的,一是優化投貸雙方的用戶體驗,二是完善資訊披露。若能有所突破,有助於P2P業務更快地成長。”吳靜淼説。
[責任編輯: 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