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進口短缺資源 鼓勵企業對外投資
外儲10年漲10倍須消腫減肥(熱點聚焦)
鉅額外匯儲備已成為中國的負擔。統計顯示,2003年,中國外匯儲備為4932多億美元,而到2014年一季度末,外儲達到3.95萬億美元,預計年底到4萬多億美元無懸念。外匯儲備10年增長10倍,其急速膨脹令央行貨幣投放量也不得不相應增長。為平衡經常賬戶收支,國務院日前下發《關於支援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指出要進一步加強進口。專家指出,控制增量,消化存量是當前外儲管理的重要任務,其中,擴大進口無疑是對外儲消腫減負的一劑良方。
外儲將達4萬億美元
我國曾是外匯短缺國家。據統計,從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外匯儲備大多數年份都在2億美元以下,最多時不到10億美元。改革開放後外儲規模呈現跳躍式上升,分別於1990年、1996年、2006年突破百億、千億和萬億美元大關。
央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3月底,我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95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佔全世界外儲總量的1/3。專家預計,如果中國經濟平穩運作,中外利差維持現狀,套利資本繼續流入,2014年全年外儲規模將繼續上升,將達到4萬多億美元。
貿易順差是我國外儲增加的主要原因。2013年四季度,歐美國家經濟開始復蘇,需求增加,我國出口也有所增加,但進口增速卻趨於平穩,致使進出口順差持續高企。此外,本外幣利差和中國經濟良好的基本面都吸引著套利資本流入,助推外匯儲備快速增長。
任由增長危害經濟
凡事過猶不及,適量外儲使一國在世界經濟交往中有足夠的資金保障和應對風險的能力。但過量外儲會增加持有成本,任由增長將成為一國經濟不能承受之重。專家指出,繼續增加每一美元外儲所帶來的邊際成本都遠遠高於潛在收益。
外儲增加是央行在公開市場購買美元、吐出基礎貨幣的過程,增加過多會加劇流動性風險,易出現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情況,也增加了央行對衝的成本。
李克強總理近日在訪問非洲時表示,對中國來説,如果整體上貿易不平衡,會給我們宏觀經濟調控帶來極大的壓力。他説,比較多的外匯儲備已經是我們很大的負擔,因為它要變成本國的基礎貨幣,會引發通貨膨脹。
有專家指出,如果外匯儲備增速不降下來,將會極大地影響我國的物價和房價的調控工作。此外,過多短期資本流入形成的外匯儲備,容易導致經濟“泡沫化”,隱含著經濟危機,具有很高的風險性。
外儲構成中,美元資産佔比大,長期以來美元貶值已造成我國外儲資産縮水。目前,美國國債是外儲重要投資對象,美國政府一直稀釋鉅額債務,等於將部分債務負擔讓中國承擔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項調查認為,不停地堆積外匯,等於將我們用寶貴的資源換回的資金低成本地交給外國使用。
把負擔變成財富
如何有效地將負擔變成財富,成為擺在外儲管理機構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專家認為,首先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國以出口和投資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實現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如果經濟增長依然依靠投資和出口,今後外儲還得增加。
其次,外儲投資應打破重點投資美國國債的傳統理念,實現投資多元化,比如可以做比較好的商業性和海外長期項目投資,甚至海外的房地産項目以及好的股票、比較安全的公司債。黃金是對衝美元貶值風險的最佳工具,在外儲結構上,可以提高黃金的比重。特別是黃金價格下跌時,應抓緊時間以外匯購入。
除控制外儲總量外,還要消減存量。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謝太峰認為,當務之急是想辦法縮減外儲規模過大的問題。他建議,用外匯進口國內需要的資源類産品以及消費品,因國內物價比美國高,可以從美國等國家多進口。
國務院日前下發的《關於支援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也強調要進一步加強進口。比如,擴大國內短缺資源進口,合理增加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必要的一般消費品進口;結合淘汰落後産能,賦予符合條件的原油加工企業原油進口和使用資質,擴大原油進口渠道。
改變結售匯制度,“藏匯於民”也是分散龐大外儲的一個好辦法。目前人民幣出現貶值,正是外匯流入企業和個人的一個時機。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