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國務院部署2014年重點任務分工 推進房地産稅立法

2014-04-18 09:41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人民網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 喬雪峰) 17日,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意見提出,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金融監管機構等部門要加強財政、貨幣和産業、投資等政策協同配合,做好政策儲備,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確保中國經濟這艘巨輪行穩致遠。推進稅收制度改革,把“營改增”試點擴大到鐵路運輸、郵政服務、電信等行業,清費立稅,推動消費稅、資源稅改革,做好房地産稅、環境保護稅立法相關工作。

  意見還提出,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實行不同規模城市差別化落戶政策。把有能力、有意願並長期在城鎮務工經商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逐步轉為城鎮居民。對未落戶的農業轉移人口,建立居住證制度。使更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納入城鎮教育、實現異地升學,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使農業轉移人口和城鎮居民共建共用城市現代文明。

  以下是意見全文:

  國務院關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國發〔2014〕15號

  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為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現就《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重點工作提出部門分工意見如下:

  一、2014年工作總體部署

  (一)向深化改革要動力。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從社會各界能夠達成共識的環節改起,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積極推進有利於結構調整的改革,破除制約市場主體活力和要素優化配置的障礙,讓全社會創造潛力充分釋放,讓公平正義得以彰顯,讓全體人民共用改革發展成果。(發展改革委牽頭。只明確一個或兩個部門的,其他有關部門配合,不一一列出,下同)

  (二)保持經濟運作處在合理區間。完善宏觀調控政策框架,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和防通脹的上限,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等負責。列第一位者為牽頭部門,下同)今年安排財政赤字13500億元,比上年增加15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9500億元,由中央代地方發債4000億元。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隨著經濟總量擴大而有所增加,赤字率穩定在2.1%,體現財政政策的連續性。(財政部牽頭)貨幣政策要保持鬆緊適度,促進社會總供求基本平衡,營造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今年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3%左右。(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金融監管機構等負責)要加強財政、貨幣和産業、投資等政策協同配合,做好政策儲備,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確保中國經濟這艘巨輪行穩致遠。(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工業和資訊化部、審計署等負責)

  (三)著力提質增效升級、持續改善民生。要在穩增長的同時,推動發展從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轉變,從主要依靠傳統比較優勢向更多發揮綜合競爭優勢轉換,從國際産業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從城鄉區域不平衡向均衡協調邁進。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切實把各方面積極性引導到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科學發展上來,不斷增加就業和居民收入,不斷改善生態環境,使經濟社會發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務部、工業和資訊化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質檢總局、統計局、林業局等負責)

  二、2014年重點工作

  (一)推動重要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1. 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簡化前置性審批,充分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推進投資創業便利化。確需設置的行政審批事項,要建立權力清單制度,一律向社會公開。清單之外的,一律不得實施審批。全面清理非行政審批事項。基本完成省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繼續推進事業單位改革。(中央編辦、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法制辦等負責)在全國實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落實認繳登記制,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由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報公示制度,讓市場主體不斷迸發新的活力。(工商總局、中央編辦牽頭)

  2. 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堅持放管並重,建立縱橫聯動協同管理機制,實現責任和權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監管同步到位。推廣一站式審批、一個窗口辦事,探索實施統一市場監管。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政府資訊共用,推動建立自然人、法人統一代碼,對違背市場競爭原則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建立黑名單制度。(中央編辦、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民政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負責)

  3. 抓好財稅體制改革。實施全面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著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納入預算,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各級政府預算和決算都要向社會公開,部門預算要逐步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所有財政撥款的“三公”經費都要公開,打造陽光財政,讓群眾看明白、能監督。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例,專項轉移支付項目要減少三分之一,今後還要進一步減少。推進稅收制度改革,把“營改增”試點擴大到鐵路運輸、郵政服務、電信等行業,清費立稅,推動消費稅、資源稅改革,做好房地産稅、環境保護稅立法相關工作。進一步擴展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範圍,減輕企業負擔。抓緊研究調整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逐步理順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保持現有財力格局總體穩定。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把地方政府性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推行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防範和化解債務風險。(財政部、稅務總局等負責)

  4.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擴大金融機構利率自主定價權。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擴大匯率雙向浮動區間,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穩步推進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引導民間資本參股、投資金融機構及融資仲介服務機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健全金融機構風險處置機制。實施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規範發展債券市場。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探索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發展普惠金融。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密切監測跨境資本流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讓金融企業更好地服務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人民銀行、金融監管機構、外匯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資訊化部、民政部等負責)

  5. 增強各類所有制經濟活力。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優化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提高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制定非國有資本參與中央企業投資項目的辦法,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資源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向非國有資本推出一批投資項目。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實施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在更多領域放開競爭性業務,為民間資本提供大顯身手的舞臺。完善産權保護制度,公有制經濟財産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産權同樣不可侵犯。(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資委、工業和資訊化部、商務部、交通運輸部、人民銀行、法制辦、住房城鄉建設部、銀監會、能源局、鐵路局、中國鐵路總公司等負責)

  (二)開創高水準對外開放新局面。

  6. 擴大全方位主動開放。堅持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服務業擴大開放,打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使中國繼續成為外商投資首選地。(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建設好、管理好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體制機制,並開展若干新的試點。(商務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銀監會、證監會、工業和資訊化部等負責)擴展內陸沿邊開放,讓廣袤大地成為對外開放的熱土。(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外交部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7. 從戰略高度推動出口升級和貿易平衡發展。今年進出口總額預期增長7.5%左右。要穩定和完善出口政策,加快通關便利化改革,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實施鼓勵進口政策,增加國內短缺産品進口。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支援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和國際行銷網路,發展服務貿易和承接服務外包,提升中國製造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鼓勵通信、鐵路、電站等大型成套設備出口。(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農業部、外交部、人民銀行、國資委、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質檢總局、鐵路局、中國鐵路總公司等負責)

  8. 在走出去中提升競爭力。推進對外投資管理方式改革,實行以備案制為主,大幅下放審批許可權。健全金融、法律、領事等服務保障,規範走出去秩序,促進産品出口、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進孟中印緬、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推出一批重大支撐項目,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拓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新空間。(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外交部、財政部、工業和資訊化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人民銀行、國資委、海關總署、質檢總局、金融監管機構、外匯局、鐵路局、中國鐵路總公司等負責)

  9. 統籌多雙邊和區域開放合作。推動服務貿易協定、政府採購協定、資訊技術協定等談判,加快環保、電子商務等新議題談判。積極參與高標準自貿區建設,推進中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加快與韓國、澳大利亞、海灣合作委員會等自貿區談判進程。堅持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實現與各國互利共贏,形成對外開放與改革發展良性互動新格局。(商務部、外交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環境保護部、質檢總局、海關總署、國防科工局等負責)

  (三)增強內需拉動經濟的主引擎作用。

  10. 把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主要著力點。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能力,完善消費政策,培育消費熱點。要擴大服務消費,支援社會力量興辦各類服務機構,重點發展養老、健康、旅遊、文化等服務,落實帶薪休假制度。要促進資訊消費,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加快發展第四代行動通訊,推進城市百兆光纖工程和寬頻鄉村工程,大幅提高網際網路網速,在全國推行“三網融合”,鼓勵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維護網路安全。要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清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的各種關卡,降低流通成本,促進物流配送、快遞業和網路購物發展。充分釋放十幾億人口蘊藏的巨大消費潛力。(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民政部、財政部、商務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文化部、衛生計生委、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保監會、供銷合作總社、旅遊局、郵政局、全國老齡辦等負責)

  11. 把投資作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再推出一批民間投資示範項目,優化投資結構,保持固定資産投資合理增長。中央預算內投資增加到4576億元,重點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重大水利、中西部鐵路、節能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發揮好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帶動作用。(發展改革委牽頭)

  12. 把培育新的區域經濟帶作為推動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援東部地區經濟率先轉型升級,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支援力度。要謀劃區域發展新棋局,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地,沿大江大河和陸路交通幹線,推進梯度發展。依託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以海陸重點口岸為支點,形成與沿海連接的西南中南、東北、西北等經濟支撐帶。推進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深化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加強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實施差別化經濟政策,推動産業轉移,發展跨區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交通運輸部等負責)

  13. 堅持陸海統籌,全面實施海洋戰略。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大力建設海洋強國。(發展改革委、外交部、科技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海洋局、工業和資訊化部等負責)

  (四)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改革發展。

  14.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推進農業現代化。堅守耕地紅線,提高耕地品質,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13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農業部、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財政部、水利部、科技部、商務部、統計局、糧食局、質檢總局等負責)

  15. 強化農業支援保護政策。提高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格,繼續執行玉米、油菜籽、食糖臨時收儲政策。探索建立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市場價格過低時對生産者進行補貼,過高時對低收入消費者進行補貼。農業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産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産區傾斜。增加對糧油豬等生産大縣的獎勵補助,扶持牛羊肉生産。發揮深松整地對增産的促進作用,今年啟動1億畝試點。統籌整合涉農資金。不管財力多麼緊張,都要確保農業投入只增不減。(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民政部、商務部、國土資源部、科技部、水利部、環境保護部、林業局、扶貧辦、審計署、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糧食局、供銷合作總社等負責)

  16. 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國家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今年安排中央預算內水利投資700多億元,支援引水調水、骨幹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節水灌溉等重點項目。各地要加強中小型水利項目建設,解決好用水“最後一公里”問題。加快建成一批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抓緊培育一批重要優良品種,研發推廣一批新型高效農業機械。完善農村水電路氣信等基礎設施,改造農村危房260萬戶,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和“空心村”問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交通運輸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土資源部、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衛生計生委、能源局、林業局、全國老齡辦、全國婦聯等負責)

  17. 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今年再解決60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經過今明兩年努力,要讓所有農村居民都能喝上乾淨的水。(水利部、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衛生計生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等負責)

  18. 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賦予農民更多財産權利。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抓緊土地承包經營權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引導承包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慎重穩妥進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國有農牧林場改革。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農村改革要從實際出發,試點先行,切實尊重農民意願,堅決維護農民合法權益。(農業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林業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供銷合作總社、商務部、水利部等負責)

  19. 創新扶貧開發方式。加快推進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國家加大對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協作的支援,加強生態保護和基本公共服務。地方要優化整合扶貧資源,實行精準扶貧,確保扶貧到村到戶。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事業。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扶貧辦、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教育部、科技部、衛生計生委、文化部、工業和資訊化部、民政部、林業局、旅遊局等負責)

  (五)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20. 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等負責)

  21. 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實行不同規模城市差別化落戶政策。把有能力、有意願並長期在城鎮務工經商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逐步轉為城鎮居民。對未落戶的農業轉移人口,建立居住證制度。使更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納入城鎮教育、實現異地升學,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使農業轉移人口和城鎮居民共建共用城市現代文明。(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文化部、衛生計生委、安全監管總局、統計局、林業局、法制辦、扶貧辦等負責)

  22. 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的支援。提高産業發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從業。加快推進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中西部地區城市群和城鎮發展後勁。優化東部地區城鎮結構,進一步提升城鎮化品質和水準。(發展改革委牽頭)

  23. 加強城鎮化管理創新和機制建設。要更大規模加快棚戶區改造。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為指導,做好相關規劃的統籌銜接。提高城鎮建設用地效率,優先發展公共交通,保護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避免千城一面。加強小城鎮和村莊規劃管理。探索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多元化城鎮建設投融資等機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財政部、民政部、文化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質檢總局、安全監管總局、證監會、林業局、文物局等負責)

  (六)以創新支撐和引領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24. 大力推進創新。創新是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原動力。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推動我國産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科技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等負責)

  25. 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鼓勵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牽頭構建産學研協同創新聯盟。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措施。把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股權激勵、科技成果處置權收益權改革等試點政策,擴大到更多科技園區和科教單位。(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工業和資訊化部、農業部、國資委、稅務總局、質檢總局等負責)加大政府對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社會公益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的投入,健全公共科技服務平臺,完善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機制。改進與加強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實行國家創新調查和科技報告制度,鼓勵科研人員創辦企業。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和運用,重視科普工作和科學精神建設。(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工業和資訊化部、農業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統計局、智慧財産權局、自然科學基金會、國防科工局、中國科協、全國打擊侵犯智慧財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海關總署、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負責)深入實施人才發展規劃,統籌重大人才工程,鼓勵建立研發人員報酬與市場業績掛鉤機制,使人才的貢獻與回報相匹配,讓各類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科技部、財政部、國資委、僑辦等負責)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