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深化改革.推進新型城鎮化”為主題的“發展中國論壇2014年年會”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原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司長陳文玲等權威專家就新型城鎮化重點和難點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遲福林:人口城鎮化將釋放巨大內需潛力
遲福林説,中國的發展優勢已經從原來傳統的投資出口拉動型轉向內需拉動型、消費驅動型的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內需成為中國未來5-10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
他舉例説,到2020年中國居民消費總規模有可能從目前不到25萬億元提高到50萬億元左右,投資需求達到50萬億元。也就是説,到2020年中國有將近百萬億元的內需,這是人口城鎮化所引發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
“我的建議是推進規模城鎮化向人口城鎮化的轉型,以人口城鎮化為主要載體、以政策和體制創新為重點,有效釋放城鎮化的內需潛力,爭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城鎮化的新格局,人口城鎮化率至少達到50%左右。”遲福林説。
為什麼這麼強調人口城鎮化?人口城鎮化的轉型與改革將帶來什麼?
遲福林認為,第一,以人口城鎮化拉動13億人口的消費需求。因為人口城鎮化不僅使農民工有序進入城市,而且在人口城鎮化過程中使進入城鎮的人口或者在農村生活的居民一部分能夠進入到中産階層,“2020年,中國中産階級大概規模達到6個億,這對於拉動內需、擴大消費是最重要的條件。”
第二,在這種背景下人口城鎮化推進投資轉型。一個地方教育搞得很好,人口城鎮化從人的需求出發,毫無疑問將對城市需求結構,尤其是由需求結構帶來投資結構的轉型是最基礎的,當前的投資結構遠不適應人口城鎮化轉型的需求。
第三,人口城鎮化促進服務業發展。我國的城鎮化基於工業化,現在進入工業化的中後期,城鎮化應該是基於服務業或者是基於人消費需求的城鎮化,人口聚集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有好的消費關係、發展環境,需要教育、醫療、市場、貿易。從人口城鎮化最基本需求來看,毫無疑問是對服務業發展的需求。
“為什麼中小城鎮留不下人,為什麼歐盟的中小城鎮就能夠適應人的居住和生活?很大程度上我們注重了工業化、工業主導拉動的城鎮化,而忽略了人口聚集到一定程度對服務業發展的需求。”
第四,人口城鎮化重在農民工市民化。“前兩年有人問我,農民工能成為歷史嗎?我説農民工不成為歷史,我們還叫什麼現代化?”,遲福林認為,中國還保留農民工就不是純粹的人口城鎮化。不僅影響了這一代,還影響了下一代,農民工子女錶面是教育問題,實際是社會的鴻溝。到了2020年農民工成為歷史應該是一個最基本的前提。
第五,創造條件讓傳統戶籍制度退出歷史舞臺。退出歷史舞臺之後最大的問題就是創新流動管理制度。在城裏工作,但是身份仍然是農民工,這種制度的歧視需要結束,而今後應該是哪個城裏適合我就在哪,不適合就到另外一個城市去,形成了一部分流動人口。農民工成為歷史以後,流動人口的管理是城市管理最大的問題。在這個背景下需要研究創新流動人口的管理。
陳文玲:推進城市轉型要解決四方面問題
陳文玲認為,在推進城市轉型的過程中要解決四個方面的重大問題:
第一要解決人的城市化的問題。未來要解決三個“一億人”的問題,一個是要解決一億進城常住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再一個是要解決一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問題。第三是解決中西部一億人城鎮化的問題,這三個一億本質就是要解決人的城市化。“城市化速度2013年是52.7%,如果沒有解決實質上變成城市人口的問題,這個比重還是應該在30%多,所以解決城市化刻不容緩。”
第二要解決城市的功能問題。陳文玲認為,現在城市存在四重四輕,即重地上輕地下,重規模輕品質,重固體的東西輕有靈魂的東西,“比如建高樓,上海的高樓是世界之最了,這麼多高樓整個城市的歷史文化都沒有表現,不僅是千城一面,而且城市的色彩也不和諧,第四是重姿態輕生態,姿態好像是向城鎮化邁進了,但是生態退步了。
第三要解決城市“通”的問題。現在城市是不通的,除了車堵以外人也堵,資源也堵。水沒有形成循環系統,沒有上水下水中水,也沒有打開就能夠飲用的純凈水,像這些大城市基本的保障是沒有的。
另外,人力資本的流通在管理也亟待改革,比如,在香港可以很自由往返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但是,北京對人的管制非常嚴重。人力資本的流動是可以産生創造力的,不通就要找通的地方,這是城市管理上非常大的問題。
還有貨物通的問題,現在的城市沒有像跨國公司這樣大型國際化的市場內生體系,保證貨物可以順利地流通。
還有資源通,城市資源的處理和循環系統也是不通的。“比如垃圾,現在垃圾分類管理分的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而許多人都分不清哪個是可回收,哪個是不可回收,但是日本對居民的垃圾是立法的,垃圾口袋是分顏色的,垃圾工拉走以後直接進行處理。作為城市。這些方面全都是堵的,全是不通的,所以怎麼能夠讓人很舒服的在城市呢?
第四要解決城市管理現代化問題。“我們城市管理從城市的規劃,到規劃的實施,到城市功能的分佈,到城市這些人的管理,都沒有真正的實現城市管理現代化,我們離智慧城市、和諧城市、服務型城市差距非常大。”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