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陳健珊
近日,GUCCI推出2014年馬年限量款;為慶祝“50歲”,CHOPARD(蕭邦)手錶品牌推出限量版L.U.C1963腕錶;時裝品牌CHLOE(蔻依)發表了全新限量版的香氛配飾Ally,預計2月中旬限量發售。奢侈品品牌“饑餓行銷”戰略屢見不鮮,因此,不少人認為奢侈品能夠保值增值。
然而,很多奢侈品的價格似乎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堅挺。記者發現,在一些奢侈品二手店裏,LV、CHANEL、GUCCI、PRADA等品牌皮具根據新舊程度定價,價格上卻都比原價要少一些,明顯有悖于“保值”一説。奢侈品到底能否保值增值?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指出,新品漲價和購買之後保值是兩碼事,90%的奢侈品根本不具備保值性。
二手市場總量達三千億元
經財富品質研究院調查,國內消費者手中可以二次流通的奢侈品總量約有3000億元,並呈現每年20%左右的高速增長態勢。採訪發現,大多數人之所以認為奢侈品能夠保值,是因為奢侈品價格每年看漲。
最新消息顯示,HERMES或在今年年初吹響新一輪漲價“號角”。據美媒報道,最新一項數據調查顯示,國際一線奢侈品牌包括LV、CHANEL、DIOR等大牌的皮具産品在2013年均上調價格,且漲價幅度都超過10%,相對於原價來説,漲幅不能不説驚人。
業內人士介紹,産品價格由製作成本、研發成本、市場推廣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匯兌損益、合理利潤和品牌溢價構成。但是奢侈品的定價模式與一般商品不同,通過提升價格保持品牌形象和品牌價值,這是由其特性決定的。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認為,奢侈品漲價的真正原因在於價格策略,品牌價值是定價的核心,高價策略始終是奢侈品維護其高端地位的一種方式。
而做代購生意的李女士表示,如HERMES、CHANEL、LV等品牌都會有意識地培育自己的經典款,強化經典款“保值增值”的同時,也讓消費者認為品牌旗下的服裝、珠寶、手袋、腕錶都在升值。
少數限量版才可保值
除了“漲價”方式外,“饑餓行銷”也成為高端品牌慣用的手法,而奢侈品的這一特徵正好與“保值增值”不謀而合。“今年生日時,原本想入手一款粉色PRADA‘殺手包’犒勞自己,但讓朋友在紐西蘭、希臘等多個國家的專賣店尋找,店家都表示缺貨。”從事傳媒職業的胡方感嘆,“千金難求一包”。
據了解,不少奢侈品品牌頻頻採用“饑餓行銷”的方法,HERMES官方一直聲稱受制于産能,定價7萬到30萬元的經典包款Birkin和Kelly長年處於缺貨狀態。據上述從事代購業務的李女士稱,“訂購一款愛馬仕Birkin和Kelly排隊等上三五年並不是傳説,是名副其實的‘限購大戶’”。
而“稀缺”恰恰也是産品保值增值的關鍵,因此不少消費者認為,不管是資源類的奢侈品還是品牌極為悠久、産品限量的奢侈品都相對有較大的保值增值作用。
限量也確實讓一些奢侈品品牌實現了“增值保值”。攜程旅行網海外領隊徐雅靜説,她逛過幾次義大利的二手奢侈品店,“當地二手店基本大多是賣限量版、絕版類的奢侈品,這類物品有些比正品原價還貴不少”。
但並非所有的限量版都能夠保值增值。《2013年二手奢侈品報告》指出,很多都是偽限量款和偽紀念款,其數量並沒有真正少到可以讓其具有保值的程度。
奢侈品保值是假像?
“奢侈品保值絕對是假像”,日化、奢侈品行業專家馮建軍表示,“在奢侈品裏,我覺得黃金已經算比較保值,但是現在黃金的價格也在下跌”,另外馮建軍認為,保值應該是就全球範圍來説的,並且應該是稀有資源,但是很多奢侈品在國外隨處可見。而國人購買奢侈品,其實更多是一種虛榮心在作怪。“目前國人購買奢侈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身邊所處的環境,每個人都有攀比心理;另外就是現在人民的生活水準普遍提高,這也促進了奢侈品市場的發展”。
“奢侈品也是一種消耗品,消耗品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在保值上就差了一點”,馮建軍補充。
“奢侈品保值只存在於個別品牌的極其個別産品上。”周婷指出,一般的奢侈品都是消耗品,只會越用越便宜。只有極少量的古董級別的、特別紀念款,或是特別材質的奢侈品才值得投資,具有保值增值作用。而“缺貨”也僅是一種有意的市場策略,是一種假像。實際上,不少奢侈品的原材料並非稀缺,只要原材料不缺貨,産量肯定沒有問題。
南方日報記者 謝夢
實習生 張素傑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