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國資整合醞釀升級版文件,近期將召集專家研討實施方案。廣東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彭澎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資整合要立足産業,廣州國資整合應該突顯廣州優勢産業特色。
“在全國國資改革中,廣州目前走在前列。”彭澎認為,廣州國資整合過程中,很多創設屬於超前的。例如,在董事會建設方面,廣州市國資委要求外部董事在董事會人數必須超過半數,使決策層可以更專業、客觀地參與決策;高級管理人員走市場化道路,而不是過去簡單的國企任命方式;實行“大國資”戰略,將市屬國資全部歸到市國資委監管。
對於“大國資”戰略,彭澎認為,未來可能亟需解決的是多頭監管的問題。目前廣州市國資委原直接監管的公司28家,未來財經系統監管的銀行等金融機構和文化系統監管的新聞傳媒機構都將正式統一由廣州市國資委監管,可能存在的問題是銀行機構等既受金融業監管部門管理又受國資委管理,傳媒機構還需要受宣傳部的監管,具體如何操作仍需進一步明晰。
彭澎建議,廣州國資改革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證券化方面,圍繞上市公司平臺進行整合,合併同類業務;整合方向上,廣州目前已經確定“十大重點産業”,在重點産業上實現資源集中;同時,根據企業經營情況和領導層管理情況進行整合。
“廣州的‘十大重點産業’是一個很好的尺規。”彭澎表示,國資改革應該向重點産業傾斜,符合重點産業的國企應該作為整合重點,合併其他國企的同類業務。
“國資改革可以逐步稀釋國資,此前我們一些專家和國企領導討論,是不是一定要51%的控股,有些行業可以完全退出或吸入民資,一些高壟斷競爭性的企業也可以減少股份。”彭澎説。
“改革可以立足地區特色。”暨南大學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恩對此表示贊同,廣州國資産業特點是集中在酒店、物流、旅遊等服務業,市場化程度比較高,服務業可逐步稀釋股權。此外,廣州國資改革既可以向內資開放又可以引入港澳外資,這是其優勢,而且此前也已經有了一些成功案例。 證券時報記者 周少傑 見習記者 馬玲玲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