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旱南澇”反轉成“北澇南旱”
今年以來隨著北方持續降雨,南方持續高溫乾旱局面的進一步加劇,近幾年連續出現的“北澇南旱”趨勢已在事實上進一步確立。由於歷史原因,南方普遍缺少抗旱基礎設施建設,北方則在防汛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不足。專家認為,南北降水格局的顛倒,將使我國抗旱防汛的投入成倍增長,這對相關行業將是極大利好。
南北降雨顛倒
最近在湖北咸寧市從事水産養殖的孫先生十分苦悶。儘管養殖場就在長江邊上,但因為連續乾旱導致江水水位過低,從長江裏抽水補充養殖場都成了難事。“這在往年簡直不可想像。”家住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的邢女士感受到的卻是冰火兩重天:“女兒在杭州工作,每天熱得不行,我們這兒卻天天‘抗洪搶險’。”
越來越多跡象顯示,我國傳統“北旱南澇”的降水格局,在近些年正在逐漸發生著轉變。
據中國氣象局數據,7月以來全國降水總體北多南少,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量僅116.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50%,為1951年以來最少;珠江和淮河流域的降水量分別偏少了17%和16%。但與此相反的是,中國北方地區卻迎來了豐沛的降水,7月份全國平均降水量169.2毫米。其中,東北降水量287.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6%,華北、西北也分別偏多35%和36%。
在國家氣候中心副總工程師張培群看來,説“北澇南旱”還有些誇張,但北方降水增加、南方降水減少的趨勢的確更為明顯。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中國夏季主雨帶經歷了由南向北逐漸移動的變化,從長江以南向長江、黃河之間移動。尤其在2009-2012年,夏季主雨帶主要位於華北南部至黃淮一帶,隨後又有北移。與之相反,最近四年南方地區夏季降水總體偏少。
中國氣象局氣候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李維京也認為,2003年開始,雨帶逐漸北移;從近幾年來看,這種移動趨勢很明顯。因此,“北澇南旱”很可能會成為未來趨勢。
抗旱防汛投入倍增
目前我國南方大旱、北方洪水的嚴峻情況,已經引起國家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對做好抗旱防汛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針對松花江流域發生大洪水,8月11日,李克強總理批示要求,國家防總在繼續抓好南方高溫乾旱防禦應對的同時,要加強對東北松花江等流域防汛工作的指導支援,督促落實防災抗災救災責任制,科學調度水利樞紐工程,做好幹流堤防查險、除險和搶險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國家防總抗旱防汛專題會議上強調要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抗旱防汛。值得注意的是,汪洋明確指出,要根據我國降雨時空分佈發生的變化,積極謀劃和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抗旱減災能力。
業內專家指出,由於北方地區長期以來降水較少,防禦暴雨洪澇災害的經驗有限,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也比較薄弱。同樣由於歷史原因,一直以來多雨的南方則抗旱能力不足,農村水利設施薄弱。
降水格局出現南北顛倒,將迫使我國抗旱防汛政策也將作出相應調整,未來北方加大防汛投資,南方加大抗旱投資,將成為未來幾年的趨勢。而這種基礎設施建設的“交叉”投資,結果就是使全國整體抗旱防汛的投入成倍增加,這將直接利好三峽水利、錢江水利、大禹節水、利歐股份等抗旱節水概念股。(記者 王穎春)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