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股市  > 正文

證券從業者擬被允許炒股 專家:未來股市或更波動

2015-04-23 10:59 來源:央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繼10年前大修後,已實施17年的《證券法》迎來第二次大修。20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證券法》修訂草案提出,證券經營機構、證券交易場所和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的從業人員、證監會的工作人員以及其他證券從業人員,應事先申報本人及配偶證券賬戶,並在買賣證券完成後三日內申報買賣情況。

  如草案順利通過,這意味著證券從業人員今後可以合法炒股。而證券從業人員能否炒股一直是市場關注和討論熱點。

  央廣網記者梳理近期媒體報道發現,對放開證券從業人員炒股存在一定爭議:接受媒體採訪的證券從業者普遍持支援態度,而股民們對此則多有擔憂之慮質疑之聲。業內專家一方面認可允許證券從業者炒股的進步意義,但也認為此舉會使投機現象呈高發態勢且加劇股市波動,應加大對違規申報和內幕交易的懲處力度。 

  政策鬆綁:解禁炒股符合國際慣例

  券商分析師王先生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證券從業人員不能從事股票交易,這不是聰明的規定,很難想像,一個不進行股票交易的客戶經理,每天面對客戶的無數交易問題給出解答,試問誰能信服。

  另一位證券從業人員則如此抱怨,“這個行當,真正不守規矩的,都會借用他人賬戶操作,禁止從業人員炒股並不能禁止內部交易,但反而使得老老實實的從業人員無緣證券市場,這個貌似不太公平,守法者反而吃虧了”。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擬允許證券從業人員參與股票買賣符合國際慣例,堵不如疏,此前我國禁止從業人員炒股,看似隔離了風險,殊不知仍有部分從業人員通過各種手段操作股票,堵的效果並不理想,此次修訂草案取消這一規定,新增了申報登記制度,讓股票買賣在陽光下運作,接受市場監督,確保了市場參與主體的權力公平。

  普通股民:知情人士炒股使小散更弱勢

  一位投資者對媒體表示,“知情人士也來炒股,若不加限制,我們更弱勢了。”A股是個消息市,作為從業人員很多資訊先知先覺,像上週末擴大融券範圍等,很多內容16日會議上已經傳達。更高的監管部門早已開始佈局,等新聞正式發佈,也許相關人員已逢高減磅,普通百姓只有“搏傻”了。

  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央廣網記者採訪時表示,“證券市場是一個資訊不對稱的市場,證券從業人員確實掌握著資訊優勢。今後若證券從業人員利用承銷、重組等尚未公開的資訊提前介入,一般老百姓更加沒戲,普通股民怕是玩不過他們”。

  內幕交易:申報制度使監管更容易

  有市場人士對如何鑒定內幕交易提出了質疑,之前有疑似內幕交易被稱為價值投資,監管部門沒有給出明確説法,以後鑒定內幕交易就很難了,因為都可以説是價值發現。

  對此,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吳衛明博士認為,允許證券從業者合法炒股,可能使內幕交易監管更容易。過去政策屬於壓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更難管理。現在有合法賬號,從業人員可以炒股,從而可能更加珍惜這樣的合法投資權利,加上賬號公開透明,從而更容易管理。 

  中國法學會銀行法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愛君指出,允許從業人員炒股,會使我國股市市場的理性投資增強。這些大批從業人員有經濟、金融、法律等專業知識背景、投資經驗和業務背景,因此具備專業和理性判斷,有風險意識和風險承受力,是合格投資者。這些從業人員進入股市有引導理性投資作用,而且能起到市場對內幕交易的約束作用。申報制度不僅陽光化,還能起到資訊披露作用,利於監管部門的監管。 

  北京中永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興成則表示,允許證券從業人員買賣股票,需要制定證券從業人員公開交易的管理規定,防範內幕交易的風險。只有證券從業人員進行有章可循的公開股票買賣,才能真正避免內幕交易。

  劉俊海也建議,應該加大對違規申報、不如實申報等行為的懲處力度。

  市場影響:未來股市或將更加波動

  如果法律明確規定證券從業人員可以炒股,這對股市將會産生何種影響?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假設新法允許證券從業人員買賣股票可以落地,對市場而言,是制度的進步,這樣能夠提高市場活躍度。反過來也可能帶來投機高發,主要表現在利用資訊優勢,短時間聚集大量炒股者進行短線交易者,或者一天之內做多個回合的買賣交易,賺取股票買賣價差,而投資主要是為了獲得股息,投資的期限一般較長。投機者大多希望股價大幅波動,以便從中賺取價差,這將加劇股市極端狂熱,帶來負面影響。但是,在正常運作的股票市場中,投資與投機都是必不可少的”。

[責任編輯: 趙燕]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