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兩岸三通  > 正文

“國際品牌”成兩岸業界熱門話題

2011-04-11 09:5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今年4月8日至11日在廈門舉行的第十五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暨廈門對臺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臺交會)上,作為配套活動之一的“首屆‘中國創造’品牌論壇”受到關注,現場參與者眾多,包括臺灣知名品牌的企業代表。

  據悉,這是“中國創造”首次被提上臺交會議程,該論壇可望成為臺交會固定項目。

  “21世紀各國之間經濟實力的競爭已經演變為品牌之間的競爭,民族品牌代表著國家的軟實力,最終會發展成為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論壇承辦單位《財富經濟》雜志社社長鄭智勇說。

  人們希望知道民族品牌如何跨越為國際品牌,品牌如何能百年長青?鄭智勇認為,這是該論壇能夠吸引兩岸業界的主要原因。

  在臺交會的各大展廳,記者看到,兩岸參展的大部分企業都十分重視自身品牌形象展示,“創世界一流”“樹國際品牌”等宣示性的文字和語言隨處可見。

  “‘魯南’和英語‘月亮’的發音相似,因此我們的產品在歐美國家被稱為‘中國的月亮’,表達了這些客戶對我們產品的喜愛。”山東魯南機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凱介紹說。

  “就在幾年前,因為沒有知名品牌,我們在競爭中吃了不少苦頭。而這些年,我們全力打造國際知名品牌,現已初嘗了甜頭。在被親切地稱為‘中國的月亮’後,我們的產品在歐美很暢銷,如今已遠銷歐美76個國家和地區。”他說。

  “品牌本身顯示的就是一種誠信度和創造力。市場競爭不能只靠低成本,更多的還要靠創新,要盡可能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忙著推銷新產品的臺灣晏邦電機工業有限公司的李恆遠告訴記者,他們公司已成功開發自動化係統幫助其他企業轉型升級,如今公司正在拓展大陸與全球的市場,構成全球性售後服務網。“只要堅持努力,相信終有一天,全世界都會知道我們的。”

  “事實上,這幾年制造業面臨的困難實在太多了,人民幣升值、用工荒、原料緊缺等,這些都逼得我們不得不轉型升級,以創造代替制造。”廈門市泉州商會副會長李文派說。做外貿服裝加工起家的李文派正與海爾集團聯手,打造“海爾”童裝係列。

  李文派告訴記者,這幾年,品牌建設一直是其商會和會員們關注的熱點。“和大家聊起國家相關政策以及《中國品牌全球宣言》、中國年度品牌發布、中國品牌年度大獎評選、全球品牌峰會什麼的,大家都十分有興趣。”

  “據說我們已有200多種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卻找不到幾個世界級的品牌。”李文派說,“最近美國《商業周刊》推出‘全球最有價值100品牌榜’,我們竟然一個沒有,真讓人不是滋味!所以,這幾天我們接待與會客商,包括來自臺灣、香港等地的朋友,一見面就要互相打氣,咱們腦袋不比人家差,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也不少,現在只是起步慢一點、覺悟晚一點而已,只要抓緊機遇,繼續打拼,相信會創造出奇跡來的!”(記者 王凡凡 孟昭麗)

[責任編輯: 李學斌]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