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會面對面]李稻葵:不能讓房地産提前消費發展潛力
兩會面對面,我們今天要面對的是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作為經濟學家,李稻葵今年的提案放在了房地産市場,他認為限購不是解決供需的根本問題,所以他的提案是關於建立地方政府房産調節基金的建議。
記者:包括限購、限貸一系列配套措施,您覺得有沒有達到,解決房地産市場出現的問題?
李稻葵:沒有達到根本的目的,有些措施短期還不錯,比如説限購,短期有用。但是一般來講,限購政策實行兩年之後,很多的投資者都已經滿足不限購的條件了,比如説社保繳了兩年,效力下降了。另外限購政策太硬、太猛,一刀切也有誤傷,這個不行。所以我認為一定要有一個長期的根本性措施,地方政府必須拿出相當的土地財政收入,賣土地的收入,要成立基金長期租給那些中低收入的人群,以此來穩定房地産市場。讓中低收入人群不要受高房價的困擾。同時按這個方式,也可以讓地方政府化解一部分高庫存的問題。
記者:如果自己成為業主,要解決誰的住房問題?
李稻葵:我的建議是解決收入中等以下,暫時買不起房的這部分居民。
記者:政府有什麼樣的動力願意這麼做?
李稻葵:目前來看,很多地方政府動力不足,為什麼?因為他們是短期行為,他們只考慮未來三年、四年,頂多五年的發展前景。因為我們地方政府換屆比較頻繁,平均大概3年5年就會調整。所以我的建議就是應該由中央政府,給地方政府一定的指導,甚至於壓力,要求他們這麼做,這才行。
記者:如果政府這麼做是賠還是賺?
李稻葵:從長遠來看一定是賺。因為按照我這個建議,地方政府通過持有物業,給地方政府産生了一個長期來看非常好、有很好回報的資産。
記者:您希望出臺的政策是更加多應用於一二線的大城市,還是説更加適用於三四線的小城市?
李稻葵:其實都適用,一二三線的大城市需要,當然這個進程會比較艱難一點。因為房價已經很高了,土地相對而言,剩餘土地不是太多。一二線城市我們只是希望作為學術研究,如果二十年前這麼幹的話就好了,學習香港和新加坡。
李稻葵:不能讓房地産提前消費發展潛力
李稻葵:1999年到2004年,我作為香港一個大學的老師,我在香港生活了五年,那五年我是住在政府的房子裏面。
記者:要交租金?
李稻葵:每個月扣我工資的7.5%,政府通過大學,給我提供一個住房,所以我根本就不用擔心香港房地産市場的價格問題,不用擔心這個事。
記者:7.5%的工資是優惠,還是説就是市場價格?
李稻葵:是略低於市場價格的。
記者:這是從居民的角度,政府手裏要持有市場上多少物業才能夠達到這個標準?
李稻葵:在香港新加坡的情況,大概得50%左右。
記者:一半?
李稻葵:一半一半。我相信只要能夠達到20%到30%的話,整個房地産市場的格局會根本性的改變,比如在北京,如果月收入低於一萬五的居民,現在買房子肯定是有困難的,但是一萬五去租房子,是沒有大問題的。如果政府完全不管的話,月收入在北京低於一萬五的居民就不能生存了,光靠買房子就很難生存。那麼這部分人被迫離開北京,北京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得靠誰呢?我在大學裏工作,所以我們招聘老師、職員,一個最主要的障礙就是房價。昨天我還碰到一個博士,想招他來做博士後,他猶豫了半天,説我還是不來了,我説為什麼?他説北京房價太高了,來了以後,了解一看,轉了一圈,發現嚇死我了。我跟太太一商量,我們不願意來了,我們乾脆住在重慶算了。很好的一個研究人員、年輕人,就是因為房價不來了。我們作為教育機構,我們競爭的對像是那些投資者,很多人是在北京買房子投資,我要招的人是要在北京買房子安家過日子的,這兩類人在市場上PK的話,我們永遠PK不了。
記者:如果從社會問題的解決這個角度來看,會帶來什麼樣的回報?
李稻葵:從社會問題解決來看,最根本的是什麼?是解決一個大的問題,不要讓房地産過快地發展,提前消費了未來經濟發展的午餐。現在很多地方經濟還沒發展,一聽説這個地方規劃要建橋,這個地方規劃要搞大項目,馬上地産上去了。可是地産一上去之後,勞動力進不來,很多居民進不來,就成空房了,房子就空置了,房價上去了, 經濟卻上不去了。這是目前很多地方經濟發展的悲劇。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