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地產  > 正文

涉貪腐案傳聞空襲內房股 部分房企回歸境內融資

2015-01-19 09:17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轉發 打印

  近日,越來越多民營地產商被曝卷入貪腐案,引發海外投資者恐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佳兆業房源被鎖定及違約風險不斷發酵之際,深圳多個樓盤在上周被傳列入“鎖房”名單,一係列不利傳聞引發多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房企股價與離岸債券價格大跌。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雖然多家房企已經出面辟謠,但由于情況不斷惡化,海外投資者擔心引發骨牌式被查效應,房企海外融資難度大增,預計部分符合資格的房企將爭取回歸境內融資以緩解資金壓力。

  內房股“股債”雙殺

  1月15日上午,恆盛地產(00845,HK)股價一直在窄幅橫盤,但令該公司創始人張志熔意想不到的是,下午開盤後,恆盛地產出現密集大單拋售,股價隨即出現斷崖式暴跌,最高振幅達36.1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股價暴跌的原因是由于《界面》報道,恆盛地產旗下地產項目已停工多時,張志熔也由于涉嫌貪腐遠避美國。盡管恆盛地產隨即發布公告澄清,張志熔本人也在上海現身,但恆盛地產上周股價跌幅達到28.5%,位居所有內房股的前列。

  在佳兆業“鎖房”事件之後,越來越多房地產商被卷入涉貪傳聞:一份多達17家開發商高管被調查的名單近日在微信朋友圈流傳,多家媒體也于上周四(1月15日)報道,深圳超過16000套房源被鎖定,恐慌情緒在資本市場迅速蔓延,多家被傳涉事的內房股出現“股債”雙殺。其中,公司主席鄭松興被傳接受調查的華南城(01668,HK)上周股價跌幅超22%,有4套房源曝出被鎖定的花樣年控股(01777,HK)上周股價跌幅達9%,合景泰富(01813,HK)等部分此前被傳涉及貪腐案的內房股,上周股價跌幅在8%以上。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盡管上述幾家公司已發出澄清公告,深圳上萬套房源被鎖的消息也被證實是擺烏龍,但海外投資者已經患上內地房企恐慌症,由于擔心潛藏的風險爆發,一旦涉入腐敗消息便瘋狂拋售,香港資本市場對于民營內房股的信心非常脆弱。

  受到佳兆業債務違約以及被多家銀行申請查封資產的消息影響,上述房企離岸債券價格在1月5日∼1月16日期間持續下跌,收益率不斷上升。以花樣年發行的2017年到期美元優先票據為例,面值價格從101.6美元跌17%至84.02美元,收益率從13%升至21.89%。華南城發行的2019年到期優先票據面值價格從99.1美元跌至85.51美元,跌幅達到13.7%。

  此外,記者注意到,由于預期部分內房股優先票據可能違約,包括輝立證券在內的部分外資券商自上周起不再提供花樣年、恆盛地產、佳兆業以及人和商業的債券買賣服務。

  部分房企回歸境內融資

  “在投資者眼里,良好的政商關係一度是民營上市房企的優勢,它有助于企業獲得高速的發展與更高的利潤。”香港粵海證券投資銀行董事黃立衝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但在反腐的新形勢下,政商關係反而導致這類型企業的風險急劇上升,民營企業創始人對公司經營影響巨大,一旦卷入貪腐案可能對企業經營帶來毀滅性影響。

  因此,中投證券債券分析師楊萍預計,在佳兆業事件尚未獲得解決之前,投資者仍將回避民企類上市房企,房企在海外發債融資難度將加大,風險溢價上升,不排除部分符合條件的房企將選擇回歸境內融資市場以緩解資金壓力。

  記者注意到,泰禾集團于1月17日宣布,擬定向增發A股募資不超過40億元,以用于發展房地產項目與補充流動資金。此外,公司擬發行25億元中期票據的方案也獲股東會議審議通過。不久前,包括萬科、保利地產、華夏幸福等10多家上市房企也陸續公布中期票據發行計劃。

  “近期境外信用債市場與境內信用債市場在風險暴露中表現迥異,境內的超日債兌付、華銳債回售等事件均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剛兌預期進一步增強,因此境內融資環境較海外市場要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衝海外融資收緊的風險。”黃立衝認為,但由于發行境內債券的房企必須在內地市場有合適的實體並持有大部分項目,相對于A股上市房企,多數在海外注冊的內房股難以從中受益。區家彥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