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有房才結婚”折射堅硬現實下的情感焦慮

2015-01-13 13:51 來源:鄭州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某知名婚戀網站發佈《2014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這份收集了7萬餘份樣本的調查報告顯示,獨處時間太長以及圈子太小,是單身主要原因。報告顯示,71.8%的女性認為男性有房才適合結婚,需要有車的比例為17.8%。(1月12日《新京報》)

  伴隨著經濟市場化和人口流動化,越來越多的單身男女面臨著婚戀困境。年齡邊界、階層邊界、學歷邊界、城鄉邊界建構起了一個複雜的等級系統,不同的人在婚戀市場上具有截然不同的機會和待遇。那些缺乏優越家庭背景和豐厚物質財富的年輕人,在“有房才結婚”面前,被現實刺痛,卻又難以在短期內實現人生突破。

  在一個習慣用財富來衡量一段生活好壞的時代裏,“娶不起”不僅意味著情感需要得不到有效滿足,還意味著精神上的自我壓抑和被淘汰感。圍繞著“有房才結婚”,全社會呈現出鮮明的性別差異和話語裂痕——支援者認為,婚姻需要物質基礎,“有房才結婚”為婚姻增添安全感和保障感;反對者認為,婚姻以情感為本位,一旦裹挾了太多的功利和算計,婚姻難免會變得庸俗而乏味。

  如果我們摘掉“有色眼鏡”,就會發現“有房才結婚”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消費社會,經濟因素越來越多地嵌入日常生活,婚戀也不例外。窮人也好,富人也罷,都無法獲得和享受“純粹的”情感生活。在商品化中,人們逐漸失去了情感表達的能力,因為所有的手段都是物化的、商品化的。

  在這樣的語境下,一個經濟上毫無基礎的人,往往會被人們視為失敗者和無能者,不值得託付終身,沒有財富的情感面對的將是不斷被累積起來的心靈的失敗體驗。社會評價的單一化和庸俗化,讓無錢買房的年輕人成為邊緣群體。為了迎合“有房才結婚”,為了更加富足的物質生活,他們不得不騰挪閃轉。

  正如著名社會學家佟新所言,當我們的身體和情感依從於市場與商品規律時,抑或我們的身體和情感亦是商品時,對所謂更好生活的追求使我們變得庸俗而乏味。“有房才結婚”不僅加劇了婚戀的功利化和世俗化,也帶來更為深層的社會斷裂和社會剝奪——為了幫助兒子完成人生大事,許多家長掏出了多年積蓄,甚至背負不少債務,不得不降低晚年生活品質。

  從過往的經驗來看,在物質和情感的天平上,過於看重或者忽視某一端,通常都是不可取的。實現物質與情感的平衡,實現心理預期與行為能力的協調,是擺在每一位單身男女面前的現實議題。正視現實世界的無奈和艱辛,為年輕人創造更好的婚戀環境,固然需要他們的個體救贖,也離不開社會評價體系的更新和不良社會心態的修復。

  □楊朝清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