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房企恐交三年來最差成績單 僅7家任務完成超八成

2014-11-14 10:56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隨著多家房地産企業公佈前10月銷售業績,樓市也進入2014年的收官衝刺階段。北京商報記者梳理上市房企前10月業績發現,在已公佈業績的30多家企業中,僅有7家完成了全年目標的八成,而多數企業的業績僅超過六七成,按照行業規律,房企銷售上下半年比重一般在四六開,前1

  0月至少完成85%。業內稱,對比往年業績指出,限貸政策緊縮加壓項目去化,市場暗淡不振,對房企全年的銷售去化造成了很大壓力,而除去手握八成銷售額的企業外,其餘房企任務達標面臨壓力,餘下兩月的衝刺任務尤為緊迫,未來以價換量以完成業績的情況將更為明顯,否則等待他們的將是三年來最差的成績單。

  僅7家任務完成超八成

  截至11月12日,已有35家房地産企業相繼交出了成績單,10月受政策紅利刺激積壓需求釋放,各房地産企業的10月業績表現搶眼,對全年業績貢獻顯著,銷售業績合計為1747億元,環比9月的1523億元上漲幅度達到了14.7%,其中26家企業的業績均呈現了環比上漲。

  不過,業績的觸底回暖卻並不意味著房企的好日子已經到來。北京商報記者對上述35家企業的業績梳理髮現,在這些企業中僅有萬科、恒大、綠城、融創、中海、合景泰富和越秀等7家企業完成了八成以上的全年銷售目標,其中恒大以完成97.5%的銷售目標為房企中最高;有9家企業完成了七成以上目標,另有4家企業完成量還不足一半,合生創展前10月42.72億元的成績僅僅是全年150億元目標的28%。其餘企業都在六成左右徘徊。

  房企提交三年最差成績

  “從各企業的年度銷售計劃完成情況來看,除了個別企業完成情況較好外,多數完成率僅達到七成左右,標桿房企整體表現不容樂觀。”北京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如是判斷。

  北京商報記者查閱2012年、2013年房企前10月數據發現,在上述30余家房企中,有4家企業提前完成了全年銷售目標,其中碧桂園去年前10月的銷售額,甚至已經超過了當年銷售目標的20%以上,另有9家企業完成了當年銷售目標的90%以上。北京商報記者選取其中16家房企,對比其前10月業績發現,這16家企業2012年的全年銷售目標完成率平均值為90.08%,2013年的平均值為89.2%,今年的平均值已滑落至71.87%,為三年來最差成績。

  在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看來,2013年市場利好因素眾多,多數房企銷售處於上升狀態,一些實力較強的房企在10月也輕鬆完成了全年目標,這也導致個別房企忽視了市場降溫的預警,在年初將目標定得過高,導致全年衝量困難,而另一方面今年全年市場看跌情緒高漲,進而影響了房企的去庫存,“按照行業規律,房企銷售上下半年比重一般在四六開,前10月至少完成85%才算踏實,可是現在11月也已近半,距離年關時間所剩無幾,相當一部分房企的去庫存仍承受壓力”,嚴躍進對於房企業績持悲觀態度。

  最後兩月或迎促銷潮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市場回暖的跡象已經出現,在房企以價換量策略以及行銷大招之下,衝刺成功也不無可能。以首創置業為例,該公司去年前10月的業績為115億元,是全年目標的57.5%,而就在最後兩個月,首創置業將其銷售額推到了196.1億元的高度,接近200億元的全年銷售目標。

  “最後兩個月,我們都在鉚足了勁兒衝業績,創新行銷是一方面,但價錢仍然是決定性因素。”一位北京某房企的銷售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首創置業的衝量只是個例,而對於多數只完成六七成任務的房企而言,若想完成全年目標,剩下的兩個月平均每月需要完成前10月月均銷售額的2-3倍,顯然可能性很小。他進而表示,他所負責的項目在與電商合作繼續推出優惠活動的同時,也正在考慮推出特價房源甚至小幅度降價以吸引購房者出手。

  在剛剛過去的“雙11”,房地産企業也罕見地加入到了大促銷的行列,包括萬科、方興、遠洋、碧桂園等多家房企也借助網際網路平臺,開啟了房地産的電商促銷模式,推出了特價房、房産眾籌等多種線上線下結合的促銷活動提振銷售。對此,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分析,行銷方式的創新一方面是為了減少行銷成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精確鎖定目標客群,特別是臨近年末,房企還債壓力加大,銷售任務壓頂,在此關頭,尤為以價格杠桿刺激需求,盤活庫存,才能接近全年銷售目標,並能確保現金流安全。

[責任編輯: 馬迪]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