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北京市住建委公佈了《關於進一步做好自住型商品住房申購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自住型商品住房(以下簡稱“自住房”)從推出至今,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起伏。
即便大多地處偏遠,但自住房推出後,一直令北京眾多無房的剛需階層為之瘋狂。
2013年年底,北京市推出自住房新政,政策規定此類住房價格比周邊商品住房低30%左右,面向全市符合限購條件的家庭;購買此類住房後5年內不得上市,5年後上市收益的30%上繳財政。
首個自住房項目金隅匯星苑開始正式選房當天,搖中號的“幸運兒”們擠爆了現場。盛夏裏排起長隊的選房者背後,是數以十萬計的申請者。
此種情景未持續多久,自住房的“棄選潮”就尾隨而至。有媒體報道,近期一自住房項目,有九成中簽者棄選,棄選原因被概括為“沒錢、認為房屋品質差以及周圍環境不好等”。
對此,北京市住建委出臺了上述徵求意見稿,其中特別指出,購房家庭放棄選房超過3次,優先家庭擬被取消自住房優先購買資格;屬於非優先家庭的,擬取消自住房購買資格。
另一方面,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委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從戶型設計、工程品質等方面對自住房參建各方加強監管,保證自住房與商品房同品質。
自住房在市場上的冰火兩重天與相關政策的接連出臺,令學者們開始重新審視自住房制度設計本身的合理性,在商品房和保障房以外,自住房能否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哪些原因導致棄房
在北京打拼的馬蕾,每天都會多次刷新北京市住建委的網站,而且還會混跡在各種與自住房相關的社交網站,生怕錯過最新的消息。
馬蕾在第一個開放申請的恒大禦景灣自住房項目時,就遞交了材料,算是很多自住房QQ群裏的元老級用戶。她參與過搖號,卻最終選擇“棄選”,直到現在,她仍然關注著新開放的自住房項目,同時也盯著二手房市場。
針對北京市住建委的自住房新政,馬蕾曾提交了書面意見:“不建議對自住房的購房家庭加入3次棄選取消資格的要求。”
馬蕾列出了她認為很重要的原因,自主房的申請者一般預算有限,現有自住房的供給,從60平方米~100多平方米,總價也從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差別很大。如果搖上的號不是最靠前,基本上選上自己滿意的戶型的可能性就很低。有的申請者就是衝著70平方米左右的一居去買的。結果挑的時候,這個戶型沒有了,選擇大戶型,真的無能為力,只能棄選。
在自住房的申請者看來,棄選的原因有幾類:一、錢不夠;二、距離太遠;三、房子品質太差;四、周邊有嫌惡設施,如殯儀館、化工廠、高壓電等設施。馬蕾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對棄選原因作個調查。
馬蕾現在是兩歲孩子的媽媽,與丈夫都在私企上班,是標準的京籍無房家庭戶,屬於自住房優先家庭。結婚以來,一直和公婆擠在80平方米的兩居室裏。
“唉。太無奈了。”馬蕾接著説,“一開始在報紙上看到資訊就趕緊去申請,大家都有一些甭管好的壞的,先佔上再説的心理狀態。申請最初的顧慮就是擔心僧多粥少,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排到自己,戶型合適與否的問題沒有考慮過。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