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天津房産仲介逆市上調服務費 加劇二手房觀望情緒

2014-08-12 10:12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轉發 列印

  儘管天津樓市處於低迷態勢,但部分房産仲介卻逆市集體上調服務費。從8月開始,天津多家仲介公司將二手房交易服務費從總房款的2%上調至3%。受此影響,二手房市場買賣雙方博弈加劇,整體成交量下滑。同時,一手房成交量也不容樂觀。

  中指院天津分院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天津商品住宅新增供應量為92.36萬平方米,環比下降16.54%。截至7月31日,全市商品住宅可售面積達2174.19萬平方米,庫存壓力升至近兩年新高。

  8月11日,中國城市學會副會長牛鳳瑞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目前樓市冷淡的情況下,仲介提價無異於雪上加霜。對消費者來説,提高仲介服務費,就衝抵了房價下降給消費者帶來的利好,這又是一個利益的再迴圈。雖然京津冀一體化會對天津樓市帶來一定利好,但樓市發展和地區産業結構有很大關聯。京津冀一體化總體來説是區域間的關係協調,對於天津房地産市場的帶動,還需要時間。

  仲介漲價信心不足

  在6月份,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發佈《關於放開房地産諮詢收費和下放房地産經紀收費管理的通知》的公告。隨後的7月份,天津市亦出臺了《進一步規範房地産仲介服務收費的通知》,明確提出放開房地産諮詢服務收費和房地産經紀服務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不再出臺具體指導價格。收費標準由委託和受託雙方根據服務內容、服務成本、服務品質和市場供求狀況協商決定。

  近日,天津市部分仲介已集體漲價。一位天津鏈家地産二手房經紀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8月1日開始,二手房交易服務費從總房款2%的“老標準”正式上調至3%。天津一些大型仲介整體上調。

  一位天津我愛我家置業顧問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仲介費)以前是2%,8月1日調整完了,調整後是3%。”

  天津中原地産的經紀人則表示,對於購房者來説,仲介費還是2%,但是業主要負擔1%的仲介費,也就是從8月開始,仲介費提高到3%。

  偉業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所謂仲介費收3%是上限,下限是沒有的。仲介費不能超過3%,因為考慮到消費者的承受能力,事實上能收取2%~1.5%都不錯了。(仲介費)最終成交價格是仲介公司和購房人談判的結果。

  胡景輝坦言,在目前市場環境下,仲介公司實收仲介費不會有太大變化。另外,天津市場成規模的仲介公司有十幾家,所以仲介費打折力度還是比較大。

  北京鏈家地産相關人士表示,天津仲介費上調以及購房者是否願意接受“優質高價”的服務,這都屬於市場行為。經紀行業的佣金調整對二手房的交易量和市場走勢影響不大。從本質上講,樓市成交量和趨勢變化取決於市場供需,也與購房者的心理預期有關。

  京津冀一體化難解高庫存

  以一套總價100萬元的房屋為例,由原來2萬元的仲介服務費上升到3萬元,如此一來,買賣雙方在二手房交易中無疑增加了成本,加重了觀望情緒。

  據天津當地媒體北方網報道,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公佈的每日房價統計顯示,截至上週末(8月8日),8月天津市二手住宅共成交1432套,環比下降23.4%。

  中指院天津分院的研報指出,7月天津市二手住宅共成交5638套,日均成交245套,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7.41%的降幅,價格指數也從6月起連續兩個月小幅下跌。受近期部分區域新房 “以價換量”策略影響,致使片區內部分一、二手房價格接近,新房價格甚至低於二手房價。目前各地限購政策陸續“鬆綁”,加之銀行信貸未實際放鬆,市場觀望氛圍依舊較濃。

  二手房成交下滑的同時,一手房成交也不容樂觀。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提供的報告顯示,在其監測的15個二線城市中,天津7月份的市場成交環比降幅最大。“在6月份藍印戶口 (一種介於正式戶口與暫住戶口之間的戶籍)政策退出的情況下,天津市場出現明顯降溫。7月份延續這樣一個降溫態勢。”

  在藍印戶口取消後,京津冀一體化又成為天津樓市的一個賣點。但事實上,這一概念並未對天津樓市帶來快速去化。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表示,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加快,從理論上講,對於天津樓市的活躍是有利好的。但現實樓市變化的難度可能很大,原因是天津藍印戶口曾經的市場成交驅動力喪失,目前市場成交將步入一個小調整期,反彈支撐力不足。

  (實習生張猛、朱亞南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