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量價齊降的壓力正傳導到各地的土地拍賣市場,很多城市的土地拍賣會不再像以往那樣人頭攢動,而是經常出現的流拍新聞。6月23日,廣州增城有4宗住宅地出現流拍。但就在同一天,番禺區一宗江景地塊,卻以1.1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挂出。而在同一地區的在售樓盤,價格已低至1萬元左右。地價貴過房價,就像麵粉貴過麵包,成為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番禺的這個地塊,環境良好,交通方便。即使如此,地價貴過房價,仍然違反了最基本的價格規律。而這種怪象之所以發生,關鍵就在於當地政府仍然在做著“土地財政”的美夢,未曾醒來。按理説,房價的下降,必然會倒逼地價下降。增城的4宗地塊之所以流拍,雖然原因各有不同,但大多是掛牌價過高,無法讓開發商接受。但是,地方政府卻不願接受這個現實,一再推出高地價地塊,這説明其對市場還沒有深切的認識,仍然期望權力戰勝市場。
在持續多年的本輪房地産調控中,無論是政府的調控對象還是輿論的矛頭所指,大都指向於開發商和投資投機勢力的炒作。政府調控始終沒有向“土地財政”制度用過什麼力。開發商和投資投機勢力的炒作對房價確實有影響,但如果土地價格畸高,要求房價降下來幾乎是空談。而最近幾個月,各大城市出現的房價下降,最主要的動力還是來自政府推行的限購,在切斷了投資投機力量進入市場的源頭後,也對正常的市場交易形成了扼制。
正是由於調控未能對“土地財政”制度進行改革,導致目前的房價下降是否會形成拐點,仍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一方面,輿論有關“救市”的呼聲不絕於耳,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對於土地供應仍然堅持高價出讓,即使流拍也不願降價。在國家房地産調控中,有加大土地供應的政策要求,但是這條政策卻演變成地方政府獲取高價土地出讓金的大好機會。當房價開始鬆動的時候,如果地方政府能夠順勢而為,按價格規律適當降低地價,便可以推動房價進一步走向平穩。
番禺的那個江景地塊,能不能按高價拍賣成功?廣州近期已經舉辦的多場拍賣會已經為我們提供了答案。同在23日,原本5宗地塊同日出讓的增城,有4宗住宅地由於未達到拍賣條件而取消,僅有一宗商業地正常出讓,樓面地價僅為2694.43元/平方米。不僅是廣州,目前國內一線城市土地市場也已出現全面降溫,今年6月已成為近3年來土地拍賣的“最冷月份”。在前兩年的土地拍賣中,曾出現過開發商不顧死活高價拿地的情況,這是他們對房價上漲作出了錯誤預期。市場已經教訓了這些開發商,現在輪到地方政府接受這種教訓了。
(資訊時報)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