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樓市不平靜,目前處於一種多雲態勢,下一步是轉晴天,還是轉陰天,都不好説。不過無論是什麼走勢,2014年全國各地的高考作文都可以不約而同地對其進行詮釋。而這些高考作文題,所折射出來的其實也是整個樓市的生態。
新課標I卷:兩人過獨木橋
題目:“山羊過獨木橋”是為民學校傳統的團體比賽項目。習慣上,雙方相遇時,會像山羊抵角一樣,盡力使對方落下橋,自己通過。不過,今年預賽中出現了新情況:有一組比賽,雙方選手相遇時,互相抱住,轉身換位,全都順利地過了橋。
作文: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當前房企似乎都面臨著過“獨木橋”這一局面,是墨守傳統角力而行?還是革新思維另辟蹊徑?
當房地産業面臨困境之時,網際網路已經敲響了房地産業的大門。
上周,房地産業老大萬科收穫來自合夥人基金的12億人民幣,幾天后,房地産業老二恒大也收穫12億,引進了網際網路紅人阿里巴巴共同投資足球。房企老大、老二不僅僅收穫的資金數量相同,更相似的是他們以一種全新的方法通過“獨木橋”。
萬科觸網早已在進行,此前曾低調考察阿里巴巴、小米等眾多網際網路企業,5月底以來,合夥人基金一口氣買入了12億萬科股票成為萬科的第二大股東。合夥人基金持股最大的看點在於萬科管理制度的改變,萬科不再依靠某個個人或者某個大股東,而是利用過千的員工發展自己,這是典型的網際網路思維。
恒大牽手阿里巴巴,雖然是基於足球的合作,但是,兩大巨頭已經開始憧憬更廣闊的合作。在新聞發佈會上,馬雲説,其實我們三到五年的想法是,用網際網路的思想去幫助他們進行轉型升級,共同發展。
這不是大話。恒大的房子會不會上天貓銷售?馬雲是不是參與到許家印的地産開發中?或者有更徹底的網際網路式改造?
兩人過獨木橋,可能是一方挑落另一方,也可能是雙方合作實現共贏。當前房地産業面臨著全新境遇,如何通過這座“獨木橋”?方法不少,關鍵看怎麼選擇。
安徽卷:劇本修改誰説了算
題目:一位表演藝術家和一位劇作家就演員改動劇本台詞一事,發表了不同的意見。表演藝術家説:演員是在演戲,不是念劇本,可以根據表演的需要改動臺詞。劇作家説:劇本是一劇之本,體現了作者的藝術追求;如果演員隨意改動臺詞,就可能違背創作的原意。
作文:作為一名普通購房者,我不關心誰去修改劇本,我只關心,房價高低漲跌,到底誰説了算?
近日,華遠地産董事長任志強在參加電視節目辯論時稱,目前沒有數據能夠證明今年樓市已進入拐點,樓市要是有拐點也是被銀行“打拐”的。同為地産大佬的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則表達了比較悲觀的看法。
中國房地産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認為“最終每平方米房價會降到2個月平均工資以下”,“房價會一浪一浪調整,因為會有政府調控改變百姓預期的情況發生,但是最終調整多少,還是要看政府調控的力量與市場力量的博弈,所以要做出價格判斷並不容易。”
房價是熱點年年都如此,而今年尤甚。全國自上而下無不熱衷於談房價,先不説我們這些無名小卒,就是那些地産大佬、經濟大鱷也始終拋不掉談房價的誘惑。房價漲、房價跌,各有各的理,不管你信還是不信,不管你愛不愛聽,聊房價、侃房價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關鍵問題是,到底誰説了算?地産大佬?經濟學家?別天真了,樓市沒有百度百科,這實在是個無解的問題。專家説了不算,開發商又不可信,那能聽誰信誰呢?大家都説房價歸市場,都説政府不允許房價下跌,難道美國的金融危機是美國政府允許的?
湖南卷:心在哪風景就在哪
題目:被譽為“最美鄉鎮幹部”的某鄉黨委書記,在一個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兩年的地方,一幹就是八年,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率領村民發奮圖強,將窮鄉僻壤建設成了美麗的鄉村。面對灑滿心血與汗水的山山水水,也深有感觸地説:“心在哪,風景就在哪。”
作文:我是無房一族,搬來搬去心力交瘁;我盼著工作有所起色,好讓我的收入多一點,再多一點;我盼著政府能多出惠民政策,讓房價低一些,再低一些;我盼著開發商能夠多推低價小戶型的房子,離我的購買能力近一些,再近一些。
我盼著所有像我一樣沒房住的人能夠團結起來,讓買房者的力量能夠大一些,再大一些;我整天做著買房的“白日夢”,眼睜睜地看著房價又開始新一輪飛漲……我只能對自己説:心在哪風景就在哪。
新聞上説,鄭州4月份房價漲到了7889元/平方米,並且實現了“四連漲”,向著“8”時代挺進。可是親,放眼市區,哪還有7000多的房子?8000也行啊。看著可憐的工資條,想著越來越高的房租,我只能對自己説:心在哪風景就在哪。
我的心在那一次次瘋漲的房價裏,我的心在那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裏,可風景不在那裏!
浙江卷:門與路
題目:門與路永遠相連,門是路的終點,也是路的起點,它可以擋住你的腳步,也可以讓你走向世界。大學的門,一邊連接已知,一邊通向未知。學習、探索、創造是它的通行證。大學的路,從過去到未來,無數腳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淺,有的很深。
作文:張黎明又是從樓盤現場走回自己的出租屋的,這次花了1個多小時,比平時多花了一倍的時間。這條路他太熟悉了,幾個紅綠燈,連幾根電線桿他都知道。沒有公交車直達,他為了省下打車錢,每次都是步行往返。他擺弄著剛剛掏了1萬元“買下”的認購書,不想錯過細枝末節地看,比如簽約時間、房款、面積,最顯眼的是購房人姓名:張黎明。
攤開一份邊角都磨破了的地圖,上面滿布著他所到過樓盤畫上的小紅旗。這是他買房路上的重要道具,張黎明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踏遍城區各大樓盤,費了不少勁。這也是最後一次看這份地圖了。因為今天他終於交了首付,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
在35℃高溫的鄭州街頭,這個身穿短袖POLO衫,休閒西褲,沒有背公文包,但是幾乎每時每刻見到他都在打電話,然後就鑽進一台凱美瑞,開著車呼嘯而走的青年是陸建。
他是房企的一位管理人員,負責行銷策劃。他時常要踏訪公司旗下的各個項目,有時候拓展部門物色到意向的地塊,也會請他到現場看看,由他和團隊來做前期策劃等工作,以最客觀的市場判斷,給予公司決策者更中肯的意見,這塊地可否拿下。
張黎明、陸建,他們是素昧平生的兩個人,也是兩類人,購房者和開發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他們生活的主旋律、交叉點都由於房子而發生了變化。
樓市的門,一面朝向購房者,一面迎向開發商;樓市的路,從過去到未來,無數腳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淺,有的很深。
這道門,這條路,無論購房者還是開發商,其實都是其中過客,買房的人完成這次蛻變,跨過了這道門,接下來的路途是領略生活;開發商則一直在這道門裏進進出出,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獲取項目,開發樓盤,藉以跳躍到更高的平臺,這就是他們的人生。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