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北京約有16萬“蟻族” 專家:打擊群租“不能硬來”

2013-12-09 15:52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朝陽區安立路8號院數百間群租房被拆除一事引起了極大關注。日前北京市曾下發文件提出要嚴厲打擊“群租房”現象,對此,中國房地産協會副秘書長何琦表示,打擊群租對於政府規範管理來説十分有必要,應越早進行越好,但處理群租房不能硬來。

  數據顯示,在近日北京市住房與城鄉建設委員會網站曝光的12家違法違規房地産仲介機構中有8家涉及群租。北京市下發的《關於在全市開展房屋違法出租問題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等文件,提出要嚴厲打擊“群租房”現象,對情節嚴重違規租房的“黑仲介”可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打擊群租 租戶喜憂參半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從11月21日起至明年2月底,市工商、公安、住建委將對房産仲介群租行為進行專項整治,重點查處仲介違規開展群租業務的行為。消息傳出,議論褒貶不一,租戶喜憂參半。

  網友“只想呆著”説,治理群租亂象有利於規範房屋租賃市場,減少不必要的安全隱患,特別是到了年底,可以有效避免盜竊、鬥毆、擾民等一系列治安問題,這本身事件好事,我覺得越早進行越好。

  然而,對多數住在群租房裏的低收入人群而言,打擊甚至取消群租房,意味著他們有可能在這個城市更難生存。

  居住在魏公村韋伯豪小區的李女士,就住在這樣一套群租房裏。100平方米左右的三居已被隔成了6戶,最多的時候住了13人。因為小區治安相對較好,租金便宜,李女士對這樣的居住環境還比較滿意。“這一整套房子月租大約一萬,如果拆除其中的三間隔斷意味著我們要交的租金要翻一倍。要租便宜的房子,就要去更遠的地方,上班的時間也會變長,這實在太恐怖的事情了。”

  居住在亞運村大屯路的租戶張先生和李女士的租房經歷相似。張先生日前剛接到小區物業電話,物業稱大屯警務站近期可能入戶清查群租和隔斷,對此張先生有些擔憂和不平:“外國有貧民區,中國有城中村,都是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結果,不論是強行拆除平民窟還是城中村都是不仁道的。換而言之,不讓群租又沒必要的補救措施其實是將低收入人群趕離城市,這是‘逆城鎮化’的表現。依我看,城鄉差別、城市容量有限、勞資矛盾、低收入等問題不解決,就不可能杜絕群租。”

  專家呼籲盤活租房市場 多渠道解決租房難問題

  社科文獻數據顯示,2013年北京約有16萬“蟻族”,生活在高校周邊或綜合人口流動聚集區。據分析,這些人工資不高,居住條件差,近7成人的居住面積在10平方米以下,有的居住面積還不到5平方米。

  市住建委稱,為配合取消群租工作,目前相關部門正在落實有關“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銷售管理工作。然而,中國房地産協會副秘書長何琦則表示,自住型商品房解決的主要是“家庭城”的問題,只能很小程度地減少取消群租後帶來的壓力,“大部隊”的租房問題依舊是難題。

  “群租現象的存在一方面説明現在北京市場房源少、出租房存量小,另一方面也説明是目前的租房價格過高,超過租戶承受力。打擊群租是個棘手問題,打得不好容易滋生各種矛盾。”何琦説,“建議以政府名義建立房屋租賃平臺,為外來租戶提供大量公租房;在公租房不足的情況,由政府出面收購大量二手房,通過官方租賃平臺轉租給外來租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認為,建立官方租賃平臺的關鍵還是價格問題,如果價格不能明顯降低,這些低收入的人群仍然存在租賃支付能力不足的問題。

  任興洲建議,像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應通過多種途徑解決外來低收入人群的租房問題。第一是,利用公租房來解決,這需要有針對性地根據外來人口租房和支付能力的特點,設計公租房的戶型和面積,提供適應市場需求的供給,價格上也盡可能使一部分人可以承受;二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應明確規定合租的單人居住面積最低標準,在打擊群租同時,允許適當的合租,並且制定明確的安全規定(如消防安全、不能私挪亂拉電線、亂設煤氣和天然氣管道等),以適度減輕這些人群的租房壓力;三是對符合住房保障標準的人群提供政府補貼;四是,一些企業單位可以適當解決職工宿舍。總之,“解決群租問題必須多管齊下,多渠道解決。”

[責任編輯: 楊麗]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