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滬七條加碼樓市調控 非戶籍居民購房門檻提高

2013-11-11 09:3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上海、深圳二套房首付提至七成;上海對非戶籍人士限購從嚴;北京推出自住型商品住房,漲價樓盤不批預售證……”近期,京、深、滬等房價漲幅趨前的一線城市接連出手,樓市調控進一步“升級”。

  業內人士指出,不少城市要完成今年房價控制目標難度非常大。臨近年末,一線城市調控“升級”雖然有助於樓市短時“降溫”,但以“堵”為主的“突擊式”調控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住房及房價問題。未來還有待進一步從“大處著眼”,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

  調控“從嚴執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5月,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增幅全面突破兩位數,而9月漲幅更是全面超過20%。中原地産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表示,一些房價同比漲幅較大的大中城市,完成年度調控任務幾乎無望。

  上海8日公佈的“滬七條”要求,二套房最低首付從此前的六成提高至七成。深圳近期提出的調控舉措也包括這一內容。在限購方面,上海對非戶籍居民家庭購房繳納稅收或社保費年限,從此前的“前2年內在本市累計繳納1年以上”,調整為“前3年內在本市累計繳納2年以上”。

  今年以來,北京五環外的“剛需”盤一度“一房難求”,房價一路走高,不少樓盤還利用拆分毛坯和精裝合同變相漲價。對此,北京市住建委召集開發商舉行會議,明確年底之前,漲價樓盤不予批准預售;單價高於4萬元的樓盤不予批准預售;對於今年以來上市的項目,要求新盤的價格與前期持平,並叫停捆綁精裝修以便逃避監管的銷售方式。

  對於一線城市的調控“升級版”,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一些措施效果十分有限”。央行上海總部調查統計部副主任顧銘德説,目前上海地區發放的購房貸款中,二套房貸款不到20%。提高二套房首付力度只能影響一小部分人群。

  “強調供應”穩預期

  有效供應的相對短缺,一直是困擾熱點城市樓市的一個關鍵問題。尤其是面對近期這一波房價漲勢,“穩定供求關係”的調控訴求更加迫切。張大偉分析指出,上海版的“滬七條”內容,從限制力度上明顯超過此前北京的“京七條”和深圳版本。但在供應環節,相比北京推出的自住型商品住房政策則力度有限。

  北京市明確要發展價格低於周邊市場30%,面積以90平方米以下為主的自住型商品住房。今年將供地2萬套的規模,明年計劃供地5萬套。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於低收入群體,政府可提供保障房,高收入群體能承受高品質商品房,自住型商品住房則是針對中端,有助於解決需求旺盛的“夾心層”家庭的住房困難。

  回顧各地樓市調控的歷史,限制需求、以“堵”為主成為歷次調控倚重的手段,如何在供給端有所作為,業內屢次呼籲,卻遲遲不見實際行動。北京此次推出自住型商品住房雖然還在供地階段,對市場影響還有待觀察,但是調控思路向供給端轉變邁出的實質性一步。

  長效機制何時建立?

  “前期漲得太快,擔心後期房價‘收不住’。”陳國強説,“出於年度調控目標的考慮,一些城市不得已進行調控升級。”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則表示,臨近年底,如果調控從嚴僅僅是為了給統計數字一個交代,那就是在“作秀”。一些“突擊式”的調控只會加劇供需矛盾。控制價格應該自始至終,不應等到年底才發力。

  記者在北京、上海等地的仲介機構走訪時了解到,不少“剛需”購房者的觀望情緒再度出現。業內擔憂,年底收緊政策恐怕會造成需求的積壓。

  “市場已經到了亟須出臺長效機制的時期。”張大偉表示,當前行政調控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房價依然上漲有可能導致民眾對政策預期的信心不足。強調房地産調控的長效機制,是要加強對市場手段的注重,要讓市場規律發揮更大的作用。

  業內人士建議,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應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並不斷增加協調性與針對性。比如,信貸手段應堅持體現差別化,支援剛需,限制投機;在房價上漲明顯的城市,應加快採取增加住宅用地供應,緩解供求矛盾;同時,政府應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儘快完善有關房地産的稅收制度。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