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地產  > 正文

看好“銀發經濟” 眾企業發力養老地產

2013-07-16 09:02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由于我國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國內養老服務產業的規模也迅速擴大。出于對“銀發經濟”的看好,各大開發商及保險企業紛紛在養老地產上“各顯神通”。除萬科、保利、遠洋、綠地、綠城、首創置業、燕達等房企均涉足該領域外,中國人壽、平安保險、中國太保等保險巨頭,以及中國石化和中國水電等央企也紛紛投身養老地產。

  “養老將是一個十分巨大的社會需求,不過養老地產如果要健康發展,必須扎實做好基礎研究,避免概念炒作。”遠洋地產總裁李明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隨著中國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地產是一片可挖掘的藍海。經中國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測算,目前中國養老市場的商機大約為4萬億元,到2030年有望增加至13萬億元。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研究員指出,到2020年,預計60歲以上的人口將為2億多人,佔總人口比重將進一步提升。現在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再過10年也將步入老年,他們現在是消費的主流,屆時也是支撐老年產業的主流。

  然而,相比商業地產,由于開發模式和營銷方式不同,養老地產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較長,業內公認為會在7-10年以上,足足是商業地產的2倍,且普遍缺乏明確的盈利模式。而這種長期運營的模式,對房地產開發企業以往的短期盈利模式形成挑戰。

  “這就意味著充裕的資金鏈對養老地產的發展至關重要。”上述券商研究員表示。

  在李明看來,當前養老地產的關鍵之一是做好產業的基礎研究,包括盈利模式。

  他指出,現在不少養老地產都是打著養老的旗號做地產,沒有真正去研究養老產業,也沒有形成養老地產業的運營模式。雖然各地都非常支持養老產業發展,但純做養老地產的還鮮有盈利的。“企業沒有盈利作為驅動,就難以提高效率和質量。遠洋地產一定要做全國首家盈利的養老機構。”

  與此同時,李明向記者透露,遠洋地產目前核心的主營業務是住宅開發和物業投資,但同時也在開始兩項新業務的培育和探索,分別是養老地產業務和房地產金融。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