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這麼貴,星巴克都搬家了,我也快住不起了,要不是結婚了,我就打道回府了。”微信提示音響起,透過文字,我似乎看見了閨蜜無奈的表情。
“既然準備紮根北京,你乾脆買一套吧。”回資訊時,我也在盤算著自己的房租。
“我哪去弄那小100萬的首付款?”閨蜜的直截了當讓我語塞。
是的,房租太貴,房貸太高,年收入追不上房價上漲帶來的首付款增長差額,面對最基本的居住需求,我們該何去何從?
房租貴 房貸高
望“樓”興嘆,成為當下眾多生活在北京的“夾心層”的切身感受。這份“嘆”,不僅僅是因為買不起,還有逐年上漲的房租壓力。
“裝修好一點、朝向好一點的一居室要在4500元左右。”不穩定的合租夥伴讓記者身心俱疲,原本打算自己租個一居室,可是連結地産亞運村門店工作人員仲介小靳的報價,讓記者直咂舌,看來,這不斷換合租夥伴的生活,只能繼續下去了。
“那裝修一般的呢?”終究,還是不甘心,也不情願繼續合租。當小靳在系統裏選適合的房源時,記者與專門做房産買賣的小胡聊起了最近的市場。
作為唯一一個嚴格執行20%個人住宅轉讓稅的城市,北京的二手住宅價格並沒有如預期般走低,反而成為無稅房業主提升房價的“資本”。“政策出臺前後,有稅房源的業主收益並沒有變。”小胡直言,“現在的房價與5月初相比,50平方米左右的小戶型,報價大概上漲了15萬元。”
“我看這房價漲了很多,小戶型去年大概也就每平方米3萬元,現在這都4萬多了。”小胡的回答讓記者有些哭笑不得,“你看和什麼時候比了,2009年我剛入這行的時候,房價每平方米還不到2萬元。”
統計數據“溫和”地反映了二手住宅價格的上漲。連結地産市場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二手房住宅成交均價為27089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2.3%,同比上漲24.7%。記者的實際感受是,漲幅“被平均”了,以上述房源為例,去年同期相近住宅報價大約在140萬元。
記者看了小靳篩選的幾個房源後,徹底放棄了自己租一套一居室的想法,每個月4000元左右的租金,著實超出了記者的承受能力,情況相近的住宅,售價大約在200萬元。
200萬元的售價,假如按照首付60萬元計算,意味著即便獲得最高104萬元的公積金貸款額度,也還是需要36萬元的商業貸款作為補充,考慮到很少有人可以獲得最高貸款資質,按照折中方式92萬元公積金貸款配48萬元商業貸款,貸款30年等額本息還款方式計算,每個月需還款7711.23元。扣除每個月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額度,自己支付的還款金額與租房相差無幾,同時具有更穩定的優勢,不用擔心房東隨時可能收回房子。
捉摸不透的房價租售比
沒有人注意到從什麼時候開始,逐漸上漲的房價成為推高房租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無法追上近年房價上漲的腳步,房價收入比的數值逐年擴大,以致得出一個“中國國情不適用房價收入比”的失衡局面;與此同時,為了提高持有房産的回報率,業主連年調漲房租,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仲介“添油加醋”的成分,儘管房租在上漲,但房價租售比的分母逐年攀漲的速度,令這一比值越來越小。
2010年4月中旬,一位購房者打算以145萬元的價格購買記者表姐手中位於朝陽旺角的一套70平方米的住房,兩天后,在雙方簽訂購買協議前“國十條”落地,購房者轉為觀望態度。同年10月,這套房子以129萬元成交,買房者承擔所有稅費(房産不滿5年)。而今,同樣戶型、朝向、樓層的房子報價在215萬元。
北京市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0年北京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9073元,2012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36469元。
以雙職工家庭為單位計算的話,2010年,這套房子的房價收入比在22.19,2013年,該比值已經升至29.48。按照國際慣例,房價收入比在3至6倍之間較為合理。這套位於東五環外的住宅,僅僅是房價收入比失衡的一個縮影。假如考慮在北三環外的塔院小區購買一套相同面積的住宅,那麼,預算要增加150萬元左右,360萬元的總價將房價收入比推至49.36。
住宅租售比直接反映房産投資價值,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泡沫”大小。房價走高後,業主投資回報週期被拉長,有觀點認為,只有上調房租才可以縮小房産投資泡沫,然而,房租的上調速度還是追不上房價上漲的腳步。以上述小區內與兩套房産接近的住宅為樣本進行計算,朝陽旺角的住宅租售比在1:600,而塔院小區的租售比為1:704,一年前,塔院小區的租售比大約為1:547。
北京市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每人平均家庭總收入為11316元,同期,朝陽旺角70平方米的兩居室報價在3500元/月,而塔院小區70平方米的兩居室報價則在5000元/月。
從表面來看,似乎自己購置一套住宅更為划算,不過,首付款如同一座大山攔住了人們通往成為業主的道路,以上述亞運村房源為例,60萬元的首付並不能解決住房問題。在首付款外,還需要準備向仲介繳納2.7%的服務費,房産評估費,如果該房産不是業主名下唯一一套住宅,那麼還需要準備20%的個人住房轉讓稅,雖然理論上這是業主的事情,但畢竟在現實操作中,這部分稅款已經轉向了買房者。
上學時關於中國人口總量增幅的一句話,至今記憶猶新,那就是“出生率低,但人口基數過大”,於是造成了中國人口絕對數量連年大幅增加。這一描述,如今同樣適用於房價漲幅——漲幅放緩,但住宅銷售單價基數高。
網上曾有玩笑稱,某樓盤銷售單價一年間由1萬元升至2萬元,漲幅為100%,第二年漲至3萬元/平方米,漲幅僅為50%,漲幅趨緩明顯。相對於冷冰冰的統計數字,購房者的直觀感受是——房價又漲了1萬元/平方米,與前一年一樣。
“用數字佐證”表明瞭房地産調控初步見效,然而當面對“用事實説話” 時,數字不再“理直氣壯”。對於現在的房地産調控而言,或許不應該再緊盯統計數字,為了讓統計數字“好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案例出現很多,這些無法從源頭上解決房地産調控中出現的難題。或許,房地産調控應該思考新的思路,新的解決方案,而不是盯著統計數據告訴百姓——房地産調控見效了。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