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廣場賓館,一場特殊的會議在此召開。説它特殊,是因為數十位與會者,無一例外都是殘疾人,有的坐著輪椅,有的拄著拐杖,陸續進入了會議室。
不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企業家。這場特殊的會議,名字叫“重慶市殘疾人企業家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5年前,53位殘疾人在此攜手,成立了重慶市殘疾人企業家協會。
新聞故事
“背後的辛酸
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看上去,我們如今勉強被稱作成功。實際上,背後的辛酸,只有我們自己才知道。”坐在輪椅上的陳家瑜,是殘疾人企業家協會中唯一的一名女士。在殘疾人企業家圈中,她是一位被稱作“重慶張海迪”的女強人。
1991年,陳家瑜辭掉了書店銷售員的正式工作,和幾名殘疾人朋友做起了印刷生意。“當年,殘疾人開辦印刷廠的比較多,因為這是一個勞動密集型企業,身邊又有不少殘疾人朋友,大家做得都還不錯。”
儘管找了一個較好的項目,但陳家瑜同樣遭遇了中國式難題——合夥人分歧。最後,印務公司就剩下了她。“如今都還記得那些年,自己開著一輛三輪摩托車送貨,為客戶印刷的信封被風吹落的日子。很多次,都想放棄。”
不過,她還是堅持了下來,在江北建起了3000平方米廠房,開設了10多個門市部,帶動了30多名殘疾人就業,她經營的“聯誼印務”品牌在重慶已小有名氣,年銷售額3000多萬元。
“在這個資訊化時代,印務已經屬於夕陽産業。”陳家瑜説,她正在轉型,目前已進入旅遊行業,下一步,準備在無障礙方面做一些公益活動,尋找一些商機。
重慶有多少殘疾人創業?
3000多萬重慶人中,有169.4萬人是殘疾人,他們中25.6萬人有工作。有多少人自己創業當老闆呢?據不完全統計,僅殘疾人創辦的微型企業就達到了2700多家。
“重慶有近3000名殘疾人在當‘老闆’,至少有4人資産過億。”市殘聯一負責人説,他們不是小攤小販,和健全人的創業模式相差不大。這些年,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大學生也加入到創業隊伍中,他們涉入的行業,包括科技創新、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節能環保、特色效益農業等。
哪個區域創業的最多?
從區域來看,殘疾人創業的區域,主要集中在都市功能核心區和都市功能拓展區。而在近3000名殘疾人老闆中,九成以上是肢殘人士。
“創辦微型企業的殘疾人,半數以上還是在主城區創業。畢竟主城的機會多,商機多。”市殘聯相關負責人説。
除了肢殘人士,也有視力殘疾人士,也就是盲人創業。他們主要是開辦盲人按摩所。較有名氣的“盲人創業之星”毛建軍,從不足8平方米的簡陋按摩房到一個盲人按摩公司,不但養活自己,還培養了100多名盲人按摩專業人才。
他們發展得怎麼樣了?
在殘疾人企業家中,資産上千萬的大有人在,也不乏資産過億的。
5年前,在廣場賓館,重慶成立了殘疾人企業家協會。當時,加入協會的殘疾人企業家有50多位。他們開辦的企業規模不小,涉及配電設備、隔熱材料、食品、服飾、印務、地産、科技、機械、汽車、盲人按摩等各行業。
在殘疾人企業家中,資産上千萬的大有人在,也不乏資産過億的。比如昨日再次當選殘疾人企業家協會會長的唐毅,來自合川三匯,修過表、挖過礦,如今在做機械製造。這位無腿的億萬富豪,曾經還是全國自強模範,是肢殘人士中的名人。
副會長劉仕洪,也是一名資産過億的企業家。他經營的“大順”品牌,是重慶配電行業的一匹黑馬。44歲的劉仕洪上世紀90年代和朋友合夥生産配電設備,2001年因意外事故失去右手。當年合夥人跑了,只有一隻手的劉仕洪,在出院半年內創辦了大順公司,10多年來生意做得“大發大順”,如今年銷售額數億。
大家熟悉的火鍋品牌——劉一手的創辦人劉松,也是一名殘疾人企業家,年輕時一場意外使他失去了左手,在家人的支援下,他很快走出了人生陰影。2000年底,他在南方花園開了一家火鍋店,取名劉一手。如今,劉一手已經發展成擁有近500家分店、年營業總額超過20億元的國際化餐飲集團。
“資産過億的,還包括譚木匠的創始人譚傳華。”企業家協會工作人員告訴重慶晨報記者。
他們的年紀如何?
這些殘疾人企業家,年紀都不大,多在45歲左右,為人普遍很低調。
實際上,這些成功的殘疾人企業家,多年前身價已經上了千萬,有的過了億,但他們的年紀都不大,多在45歲左右。
而殘疾人企業家們的下一代,普遍較為爭氣。有的子承父業,回了家裏的企業,有的在外當白領,“幾乎都有留學海外的經歷。”
[責任編輯: 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