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雯 發自北京
旱情嚴重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原本只出現在相關部門常規氣象預告文件中“有可能出現厄爾尼諾現象、預防秋冬連旱”的零星旱情,卻在芒種之後、立秋之前,蔓延我國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一時勢呈燎原。
農業部消息稱,6月以來,我國黃淮海部分地區降雨偏少,且降雨時空分佈不均,河南中西部、安徽北部、陜西關中中東部及陜南東部部分地區出現旱情。統計數據顯示,河南、陜西、湖北降水量為近54年來最少。在河南,秋糧受旱面積以每天230萬畝的規模急速擴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7月28日,農業部緊急派出3個抗旱工作專家組,分赴河南、安徽、陜西等重旱區,指揮抗擊旱災。
全國出現大面積旱情/
河南省氣候中心數據顯示,今年6月以來,該省平均降水量僅為9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近六成,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值。
目前,河南全省秋糧受旱面積已達2310萬畝,其中輕度乾旱1700萬畝,嚴重乾旱610萬畝。截至7月27日,河南全省有24.5萬人、大牲畜8萬頭髮生臨時性吃水困難,主要分佈在平頂山、許昌、洛陽、三門峽、鄭州和鶴壁等地區。
事實上,旱情已經在全國出現大面積蔓延態勢。
據內蒙古氣候中心7月24日的數據,受降雨偏少影響,目前內蒙古中西部牧區發生乾旱面積為26.6萬平方公里。乾旱導致內蒙古中西部牧區牧草産量與歷史同期相比減産30%~90%,牧草高度較同期下降20%~50%,牧草覆蓋度降低30%~60%,多地傳統牧場牧草長勢處於近5年最差年份。截至7月24日,乾旱共造成內蒙古全區59.34萬人受災,其中飲水困難人口30.52萬人,飲水困難大牲畜133.89萬頭只,直接經濟損失達2.29億元。
全國氣象乾旱綜合監測顯示,目前河南、陜西南部、湖北中部、華北東部、四川東北部、新疆伊犁河谷地區存在中到重度氣象乾旱,河南中東部部分地區達特旱。
旱情也影響到了城市供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河南平頂山市看到,平頂山市已經出現了“十井九幹”的現象,為保障居民用水,平頂山市開展了居民定點供水、限制工業用水、關停特種行業用水等多項措施,全市74家洗浴、洗車、足浴、游泳池等耗水特種行業已經強制停水,全市50余家用水企業限水20%。
“河南省水庫蓄水總量28.38億立方米,較多年同期均值少蓄13.5億立方米,全省近35%的小型水庫基本乾枯”,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楊大勇表示,主要河道徑流量比多年同期均值少四至九成,50%以上的中小河流斷流,呈現出嚴重的水文乾旱。除信陽、駐馬店外,河南其他地區大中型水庫僅能維持城市生活和工業用水需求,農業灌溉已無水可用。由於缺少灌溉水源,河南駐馬店經濟開發區潘莊村周邊近萬畝玉米遭遇“卡脖旱”,幾近絕收。
農田水利現狀難緩“渴”/
左手是遭遇旱情糧食幾近絕收,右手是落後而難以深入到“最後一公里”的農田水利設施,伴隨整個旱情前後的,則是水資源的持續匱乏。
數據顯示,中國耕地畝均水資源佔有量約14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50%左右,“有土沒水”是許多地區的共性。
水資源匱乏已經是大部分地區的常態。“中國的水土資源不匹配。”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李原園表示,我國北方地區耕地面積和糧食産量均佔全國的60%以上,但其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的19%;13個糧食主産省的耕地面積和糧食産量分別佔全國的64%和76%,其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的40%,西北地區有地無水,西南地區田高水低,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嚴重,長江、珠江下游等東部平原地區已基本無灌溉農田開發潛力。
在水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滯後的灌排設施建設更顯嚴重。多年來,農田水利設施落後的問題始終積弊難除。
水利部部長陳雷指出,目前全國仍有近半數的耕地是 “望天田”(沒有灌溉條件、不能旱澇保收的農田,主要靠發展雨養農業),現有灌溉排水設施大多建於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普遍存在標準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減等問題。李原園認為,灌排設施薄弱仍然是影響灌溉效益發揮的最大硬傷,許多田地缺少基本灌排條件,我國近一半耕地缺少基本灌溉條件,40%的大型灌區、50%~60%的中小型灌區和50%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不配套、老化失修,大型排灌泵站設備完好率不足60%。
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尚未打通,旱情還需解燃眉之急。
面對旱情,農業部表示,當前解決方案主要是廣辟水源,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農機服務隊作用,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減少用水量、擴大澆灌面積,力爭能澆盡澆。
[責任編輯: 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