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6月宣佈首批投入57億元實施62項民生工程項目之後,昨日,成都高新區2014年第二批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的202個項目出爐。記者獲悉,成都高新區2014年計劃投入超過100億元,用於實施264個民生工程項目,其中包含省市項目151項、成都高新區自主實施項目113項,涉及交通先行、教育助學、就業促進、社會保障、扶貧解困、醫療衛生、百姓安居、文化體育、基礎設施、生態建設等10個類別。其中,將實施30個促進就業創業項目。
搭建公共就業服務平臺
30個項目鼓勵就業創業
今年3月,大學生鄭聲友和他的7名夥伴成立了成都漢德沃科技有限公司,併入駐成都高新區青年(大學生)創業示範園,經過數月的努力,這家專注於人工智慧資訊系統設計開發的公司已成功研發出智慧圖書借閱系統,並在成都理工大學應用。
在成都高新區,像鄭聲友這樣的大學生創業者並非少數派。截至2014年6月,僅創業示範園就吸納創業項目750多個,帶動大學生就業3800余人。在吸納的創業企業中,年産值500萬元以上的項目有10家,年産值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有2家,年産值億元以上的項目有1家,有力地推動了成都市青年(大學生)創業就業工作。
“就業促進是民生工程重要內容之一。”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高新區從政策設計、流程安排、資金投入等方面入手,搭建公共就業服務平臺,不斷提升就業服務水準。在今年計劃實施的民生工程項目中,就包含了30個促進就業創業的項目。除上述針對大學生創業者的服務,各個街道還結合各自的實際,推出靈活多樣的就業促進項目。例如,肖家河街道為鼓勵創業,在轄區提供小額貸款等政策扶持;桂溪街道通過開展青年見習制度,為見習人員發放補助;中和街道則計劃通過召開專場就業招聘會,促進轄區人員就業。
交通、生態和教育
百億投入中的“大頭”
“交通、生態和教育,這是群眾意見建議中提及最多的三個關鍵詞。”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今年計劃實施的民生工程項目中,交通先行、生態工程、教育助學、百姓安居、文化體育和基礎設施等6類項目為主要投入領域。僅在今年6月公佈的首批工程項目中,就包含上述6類62個項目,總投入約達57億元,其中交通投入超過24億元。
實施78條新建道路工程和17個道路維修改造工程,49個教育助學項目,新增綠地40公頃、打造中和繞城生態區,48個社會保障項目,全面推廣“智慧健康社區”服務模式,打造新媒體政務服務平臺……這些關係民生“脈動”的項目正在成都高新區加快實施,使成都高新區變得更加宜居宜業。
在社會保障方面,被納入今年民生工程的項目多達48項,除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覆蓋率等傳統民生工程“硬指標”,今年還增加了新特色。例如,隨著微博、微信在群眾中的普及,打造新媒體政務服務平臺也被納入了成都高新區今年的民生工程項目,由相關責任單位及時辦理落實網友訴求,提升網上辦事服務能力。
相關連結
穩增長 促發展 高新區打造科技創業孵化體系鏈條
記者了解到,高新區已構建起以政府、社會為多元投資主體、7家國家級孵化器為核心、面積超過130萬平方米的28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群體,孵化企業超過3000家,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和企業家、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優化産業結構、創造就業機會等。
根據計劃,今年成都高新區孵化器達到30家,孵化面積140萬平方米,新增科技型孵化企業800家,孵化企業達到3800家。制定鼓勵建設科技創業苗圃、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優惠政策,設立專項資金,還將提高創新孵化專項資金規模;強化孵化器網路工作機制,聚集創新創業要素,打造創新創業完善生態系統;對首次上規並納入高新區規上統計的科技創業企業予以獎勵。
此外,還將引進並認定公共技術平臺5家,總數達到47家。完善高新區鼓勵支援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各類補助的優惠政策;重點建設生物醫藥及醫學工程、整合電路等服務於産業鏈需求的平臺體系;開拓與國內外先進實驗室、原廠商、高等院校的合作,採取引進、聯建、聯合開發、技術轉移等多種方式快速提升公共技術平臺的服務水準和能力。
成都晚報記者 葉燕
成都高新區今年計劃
實施的重點民生工程:
交通先行項目25個
●“三縱一橫”等城市主幹道的建設改造,如紅星路南延線道排工程、府城大道下穿天府大道隧道工程等;
●道路建設及維修改造工程,如中和片區續建道排工程、高朋東路和九興大道道路維修改造工程等;
●配合做好地鐵1號線、5號線和7號線建設工作,在地鐵站點周邊建設停車點等項目。
教育助學項目49個
●紫荊小學、蒙彼利埃小學、電子科技大學實驗中學附小、成都七中初中學校宿舍及音樂廳工程等;
●免費為貧困家庭兒童培養興趣愛好、為社區修繕老年大學用房、打造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等項目。
生態環境項目22個
●新增綠地40公頃、完成街頭綠地提檔升級改造5000平方米;
●實施10萬噸中水回用及相關工程,打造大源水系綠地鏈部分段落;
●建設中和繞城生態區等。
醫療衛生項目22個
●啟動 “智慧健康社區”模式,市民持綁定升級後的“一卡通”公交卡,可掛號、交費、取藥;
●超過五分之一的家庭簽約“家庭醫生”服務;
●城鄉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建檔率達到93%。
[責任編輯: 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