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實體經濟淡季不淡。昨日,記者從市經信委獲悉,1-2月我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累計完成1593.37億元,增長17.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完成502.06億元,增長11.8%。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6%,去年1-2月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僅7.8%。
工業倍增播種,收獲新增產能
“1-2月,大多企業還處于調整期、訂單銜接期,武漢能保持這樣的速度很不容易。”市經信委負責人說。
他分析,我市工業“風景這邊獨好”,首要原因是工業倍增計劃“播種”,收獲新增產能。“我市前三年工業投資累計達1800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大大增加,這奠定了這輪產值釋放的基礎,武漢新增工業項目開始發力。”比如80萬噸乙烯項目投產後,我市1-2月石油化工產業規模以上產值同比累計增長高達73.8%,位列眾行業之首;聯想項目投產後今年已實現45億元產值,帶動我市電子信息制造業1-2月增長32.3%。
此外,全國經濟增長驅動力進一步由外需轉向內需,武漢因為背靠中部廣袤的內陸市場,內需啟動對我市的正面效應大于東部沿海地區。比如,全國汽車制造業1-2月規模以上產值增長15.5%,武漢卻增長了25.2%。
武漢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一定成績,從原來的“鋼車機新”等生產資料為主,逐步轉向了生活資料,契合了國家擴內需的戰略。比如,電子信息制造業、日用輕工產業等成為全國的消費熱點,武漢正好布局了聯想、格力等項目。今年1-2月,我市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以上產值增長32.3%,日用輕工產業增長24.5%。
武漢大規模建設期也拉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隨著我市地鐵、橋梁等項目的建設,生產盾構機、鋼結構的廠家增多,逐步形成產業鏈,帶動裝備、鋼鐵產業。我市1-2月建材產業規模以上產值增長31.7%。
招商引資力度不能減
據悉,今年1-2月,我市工業投資完成153.2億元,同比增長11.3%。而去年1-2月,我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高達36.7%。
市經信委負責人認為,在現階段還要高度重視工業投資的關鍵性作用,這直接關係到後續產能有無釋放空間。在全國加速建立統一大市場的前提下,招商引資的力度依然不能減,特別要吸引市場消費熱點產業、新興產業。
“下一步,武漢還應該進一步引入終端消費品產業,比如汽車、食品、時尚產業這些關係國計民生的產品,市場容量長期較大。”他建議,要尤其注重信息消費市場高速成長帶來的制造業機會,如移動互聯終端產品等,並圍繞終端消費品,往前推動建設產業鏈。
(記者 蔡木子)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