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鐘華林、通訊員李曉帆報道:自2012年底全國第一個公共資源電子交易服務平臺誕生以來,成都市資産類、資源類、貨物類、工程類、服務類等5大類41項公共資源,已全部進入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集中交易。據了解,截至2013年11月底,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共組織各類項目交易5221個,工程類、採購類項目節約資金達23.82億元。
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涵蓋工程建設招投標、政府採購、國有土地和産權出讓等多個方面,為規範交易,成都先後出臺了《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法》和《市級公共資源交易目錄》,按照目錄製、動態化的管理方式,遵循“應進必進”的原則,將公共資源逐步有序地納入市交易中心進行交易。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整合了原有的建設工程項目交易服務中心、土地礦權交易中心、政府採購中心、戶外廣告位拍賣中心,將人員從人、財、物上徹底納入,集中統一辦公。
在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展現在記者眼前的一張巨大的電子螢幕上,數個土地掛牌交易項目的動態資訊正在“同步直播”;在採購電子商城頁面上,數百種政府需採購産品的價格清晰可見。為解決服務對象反映的政府採購價高、週期長等問題,該中心還引入了中關村價格控制指數,對通用商品價格實行動態監控,一旦發現採購價高於市場價,即刻發出價格預警提示,中心就可以採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
“交易項目整合到一個平臺上,使得項目多、資金流量大,預防腐敗和風險預警尤其重要。”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説,目前該中心建立的“風險防控+行政監管+紀檢監察+社會監督”公共資源交易監督機制,首次將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嵌入了業務系統和項目流程之中,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流程與廉政風險防控系統的同步化。
據悉,成都市近年來不斷深化公共資源交易體制改革,在全國率先建立起“一委兩辦一中心”的決策、監督、執行“三分離”的監管機制,相繼成立了市公共資源交易工作管理委員會、市公共資源交易工作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和市公共資源交易工作監督辦公室,整合市級部門所屬的專業交易中心建立了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此外,繼市、縣兩級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全部建成後,成都還開始探索將規範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體系向鄉鎮延伸。目前,成都已經在大邑縣、新津縣建立了鄉鎮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站。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