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東北及中西部  > 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意見

2014-01-25 09:47 來源:四川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各市(州)、縣(市、區)黨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門:

  2013年,四川省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實現糧食生産“七連增”、農民增收“七連快”,農村改革深入推進,農村民生持續改善,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當前,我省正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奮力推進“兩個跨越”,農村改革發展面臨新挑戰新機遇,迫切要求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健全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持續增産農民快速增收。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敢闖新路,通過不斷改革和完善農村生産關係,在更大程度和更高水準上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産力;在農村土地集體所有、農民家庭承包長久不變的前提下,堅持家庭經營為基礎與多种經營形式共同發展,加強政府支援保護與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功能互補,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優質高效農業,走出一條具有四川特色的農業現代化之路。

  2014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認真落實好省委十屆三次全會“兩個重中之重”的要求,緊緊圍繞深化農村改革主題和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主線,以促進糧食增産和農民增收為中心,以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為抓手,創新農村體制機制,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深入實施扶貧攻堅,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確保農村面貌不斷有新變化、農民生活水準不斷有新提高,努力開創農村改革發展新局面,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一、培育現代農業産業體系

  (一)強化糧食保障能力。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加強基本農田建設,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糧食單産,確保糧食總量平衡,保障口糧基本自給。積極探索農産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繼續實施糧食生産能力建設工程,推進糧油高産創建、糧食産業示範基地和豐産示範工程建設。增強全社會節糧意識,在生産流通消費全程建設節糧減損設施。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大宗農産品收儲。

  (二)加快發展特色農業。繼續抓好現代農業(林業、畜牧業)重點縣和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支援農業園區、現代農業千億示範工程和萬畝億元示範區建設,打造一批千億、百億優勢特色産業。繼續抓好産業、品種、品質結構調整,加快建設“千斤糧萬元錢”糧經複合基地和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紮實抓好“菜籃子”工程。扶持發展草食動物和水産養殖,建設標準化生産基地。建設“萬畝林億元錢”立體高效示範區和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示範區。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大力扶持民族地區優勢農牧業産業發展。

  (三)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實施科技項目法人負責制和科技報告制度。加大財政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引導多元金融、風險投資等進入農業科技創新領域。支援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開展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加大種質資源保護和農作物、畜禽育種攻關,加強新品種、新技術中試孵化,加強國家産業技術體系四川創新團隊建設,實施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産業鏈重大項目。以企業為主體建立育種創新體系,實施“種業提升工程”,建設國家級制種基地。推廣“政府購買品種、企業集中繁育、項目配套轉化”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方式。完善農村産業技術服務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成果轉化中心和科技特派員、專家大院。支援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鼓勵農業科技成果作價入股,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基地)。支援發展農用航空事業。

  (四)健全農産品流通體系。支援農産品批發市場和流通企業跨區域發展,支援重要農産品集散地、優勢農産品産地市場、主要農産品集配中心建設。開展公益性農産品批發市場、農貿(菜)市場建設試點。建設農産品産地收集市場、集配中心、冷鏈物流體系。整合現有資源,發展農産品電子商務,擴大農産品直銷規模。創建農産品現代流通綜合示範區,推動名優新特農産品全企入網、農民專業合作社全民入網工程。

  (五)嚴格農産品品質監管。落實政府屬地管理和生産經營主體責任,將農産品品質安全納入縣、鄉級人民政府績效考核。加強縣、鄉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執法、檢測體系和能力建設。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開展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和水産健康養殖等標準化創建。支援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農産品認證,加強區域公共品牌服務,推進四川品牌農業和農産品培育。加強農産品風險監測預警和品質追溯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農産品品質安全示範市、縣創建。二、強化農業支援保護政策

  (六)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從財政預算編制環節歸併整合涉農資金,逐步下放項目審批許可權。新增農業補貼向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産品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抓好糧食直補政策調整試點。加大農業防災減災穩産增産關鍵技術補助。支援市、縣農業擔保體系建設。農業結余資金和超期限結轉資金由同級預算統籌,限時用於農田水利建設。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經費納入縣(市、區)財政預算,省、市(州)財政對財力薄弱縣(市、區)予以補助。

  (七)創新農村金融服務。鼓勵商業銀行拓展服務“三農”的領域。規範引導農村銀行機構與保險、證券、擔保等機構的同業協作。增強農村信用社和中小金融機構支農服務功能,保持農村信用合作機構縣域法人地位長期穩定。積極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穩步發展村鎮銀行,逐步實現縣(市、區)全覆蓋。依託具備條件的農民合作社和供銷合作社,培育發展農村合作金融,開展合作社信用合作試點。推動社區性農村資金互助組織發展。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民間資本依法設立服務“三農”的縣域中小型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加大特色農業保險支援力度,鼓勵探索開展肉牛、羊保險等特色農業保險。開展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試點。研究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的具體辦法。

  (八)促進農業開放合作。建立吸引全國大型企業集團、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入川合作發展機制。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支援企業建立出口備案基地,爭取自營出口。支援“川”字號農産品跨省出國展示展銷、拓展農産品市場。鼓勵和支援企業到境外從事農業開發、生産經營,建立境外農業園區。三、推進農村産權制度改革

  (九)積極推進農村産權確權。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以縣為單位統籌農村各類産權“多權同確”。土地承包經營權盡可能確權確地,也可以確權確股,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問題由農民群眾自主協商解決。2014年全面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55個省級試點縣(市、區)全面完成,60個重點縣(市、區)全域開展,其餘縣(市、區)全面啟動。完成草原確權承包和基本草原劃定工作。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開展農村房屋所有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

  (十)加快建立産權流轉交易市場。推進産權流轉交易體系建設,建立縣(市、區)承包土地的經營權等産權流轉平臺,鄉鎮設流轉服務站,村設流轉資訊員。在有條件的中心城市搭建區域中心交易平臺,聯網運作、網上交易。建立縣(市、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仲裁機構,明確鄉鎮政府相關機構承擔糾紛調解工作,加強産權糾紛調解制度建設,鼓勵發展産權評估、抵押擔保等仲介服務組織。建立“量價分離”森林資源資産評估機制。

  (十一)積極推進用地制度改革。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引導和規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2014年完成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進一步深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創新掛鉤試點機制,優化項目區設置和節余指標的使用。在有條件的地方建立耕保基金制度。

  (十二)探索農民財産權實現形式。深入推進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試點,盤活農戶各類産權,通過出租、轉讓、入股、抵押、擔保等方式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積極爭取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擔保、轉讓試點,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産股份佔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研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辦法,啟動農村集體資産股份制改造試點,探索建立村級集體資産股份制組織。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産和資源管理,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加強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建設。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十三)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支援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和家庭工業。鼓勵農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援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參與財政項目申報和實施。加快制定實施細則,推動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産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創建示範性家庭農場,按照自願原則開展家庭農場登記。加大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領辦人和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力度,擴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加強認定管理,強化政策扶持。

  (十四)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探索建立工商企業流轉農業用地風險保障金制度,嚴禁農用地非農化。有條件的地方,可對流轉土地給予獎補。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必須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意願。

  (十五)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穩定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健全經費保障、績效考核激勵機制。採取財政扶持、稅費優惠、信貸支援等措施,支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社會化服務,推行合作式、訂單式、託管式服務。擴大農業生産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援有資質的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農業公益性服務。鼓勵搭建區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扶持發展壯大農民用水合作組織、防汛抗旱專業隊、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經紀人隊伍。

  (十六)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積極穩妥開展試點,按照改造自我、服務農民的要求,創新組織體系和服務機制,把供銷合作社打造成為農服務的生力軍。支援供銷合作社加強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現代流通網路和農産品批發市場建設。五、健全農業可持續發展機制

  (十七)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財政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健全投入保障、建設和運作管護機制。落實好公益性、準公益性水管單位基本支出和維修養護經費、灌排工程運作財政補貼。創新農田水利設施産權制度和運作管護機制,落實小型水利工程管護主體、責任和經費。落實和完善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政策,提高水資源費徵收標準,加大徵收力度。加快灌區續建配套,推進“全域灌溉”“節水灌溉”和水利現代化灌區示範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和農村路網建設。健全農村公路管養機制。2014年基本建成亭子口等7處大中型水利工程,新開工8處中型水利工程,新增有效灌面130萬畝,解決4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高標準農田200萬畝。實施農業機械化示範縣建設,推進大田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支援農機産業園區建設。

  (十八)促進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強化監督考核和激勵約束。編制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大力發展種養結合、生態平衡的迴圈農業。繼續推進農村沼氣建設。推進秸稈肥料化、原料化、基料化、飼料化、能源化等綜合利用,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

  (十九)加強農産品産地環境治理。開展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普查監測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監測,建立農業治地治水監測評價機制。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試點,調整嚴重污染和地下水嚴重超採區耕地用途。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支援高效低殘留農藥和肥料使用、畜禽糞便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推廣使用有機肥、高標準農膜,進行殘膜回收試點。

  (二十)加大生態保護建設力度。制定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和技術規範,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啟動草原合理利用和自然保護區建設。支援飼草料基地的品種改良、水利建設、鼠蟲害和毒草防治。加強沙化石漠化土地封禁保護和水土保持。加強森林和草原防火,加快礦區植被恢復。健全生態補償制度,開展濕地生態補償試點,提高集體公益林生態補償標準,加快生態補償費用兌現進度。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健全林木良種、造林、森林撫育補貼政策。嚴格用途管制,規範商品林地經營利用、徵佔用林地定額管理。健全國有林區經營管理體制。

  (二十一)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加快地震災區農業農村重建工作。完善防災減災工作協調機制,加強防災減災、災後減損技術指導和生産服務。切實加強暴雨洪澇、地質災害防治,抓好預防和提前避讓。強化有害生物預警控制和重大病蟲害預警監測。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直通式氣象服務。六、創新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機制

  (二十二)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統籌特色産業發展、新村聚居點建設、綜合體建設、舊村落改造和傳統村莊院落民居保護,堅持規劃引領、産業先行、因地制宜、農民主體,整體推進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堅持保護耕地,保持鄉土氣息,傳承農耕文化。加快彝家新寨、藏區新居、巴山新居建設。以垃圾和污水治理為重點,健全農村環保設施。把産業發展作為重要指標,完善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考核機制,落實好財政獎補政策。

  (二十三)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化義務教育學校佈局,加快改善農村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適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和保障水準。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整合成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藥品目錄、診療項目和服務設施目錄進行合併。建立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系統。擴大大病保險試點。大力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整合農村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設施,開展“幸福美麗新村(社區)文化院壩”建設試點,促進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抓好農村文化示範縣、鄉、村建設。擴大農村公共服務設施運作維護補助試點。

  (二十四)加快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制定持有居住證農民工同等享受居住地基本公共服務的具體辦法。把進城落戶農民在農村參加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規範接入城鎮社保體系。完善農業轉移就業人口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相關政策和經辦服務。繼續實施“農民工住房保障行動”。探索財政轉移支付、用地指標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對吸納人口多、經濟實力強的鎮,賦予同人口和經濟規模相適應的管理權。七、完善扶貧攻堅機制

  (二十五)推進扶貧攻堅行動。認真落實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加大財政扶貧和行業扶貧投入,繼續推進“五大扶貧工程”,實施“六到農家”行動。紮實推進“四大片區”扶貧攻堅,加強片區外扶貧開發,以縣為主體落實好扶貧政策。2014年減貧120萬人,其中“四大片區”減貧60萬人。

  (二十六)創新扶貧攻堅機制。推動區域發展與扶貧開發相互促進,加快貧困地區全面小康建設。堅持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建立精準扶貧機制,做好戶建卡、村造冊、鄉立簿、縣歸檔工作,完善貧困農戶資訊系統,逐戶制定幫扶措施,確保扶貧到村到戶。貧困縣工作考核以減貧、農民增收、生態保護和公共服務為主要指標。改革財政扶貧資金使用機制,完善金融支援扶貧攻堅機制。

  (二十七)創新社會參與機制。發揮定點扶貧、東西扶貧協作、對口援藏的作用。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扶貧攻堅。全面落實企業扶貧捐贈稅前扣除、各類市場主體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等相關支援政策。堅持幹部駐村幫扶,把駐村入戶扶貧作為培養鍛鍊幹部的重要渠道。搭建資訊平臺,探索管理機制,規範社會扶貧,廣泛開展“結對認親、愛心幫扶”活動。八、創新農村社會管理

  (二十八)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運用好農民增收縣(市、區)委書記和縣(市、區)長負責制考核結果,完善投入激勵考評機制。2014年促進全省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11%。加強黨委農村工作綜合部門建設,強化統籌協調職能。

  (二十九)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強化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強農民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黨建工作。抓好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和黨員隊伍建設。整合基層黨建資源,建立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制度。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

  (三十)創新農村管理服務。完善和創新村民自治機制,深入推進村務公開、政務公開、黨務公開,促進村民自治制度化和規範化。結合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創新農村社區化管理服務。加強對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的關愛和服務。完善鄉鎮幹部直接聯繫服務群眾機制。開展農民學法用法活動,健全農村治安防控體系,維護農村社會和諧安定。

[責任編輯: 段雯婷]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