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品質技術監督局獲悉,2013年一季度,全區質監部門的質檢機構對35類産品開展了監督抽查,産品抽樣合格率為94.3%。但豆製品品質堪憂,抽樣合格率僅為60%左右。
據了解,這次抽查絕大多數是食品,抽查了567家企業的681種産品,産品抽樣合格率為94.9%。瓶(桶)裝飲用水抽樣合格率為84.2%,較上次抽查有大幅提升。而豆製品品質問題突出,主要表現在菌落總數超標。
另外,有20種産品抽樣合格率達到了100%。此外,在羊絨針織品方面,本次抽查了15家企業的30個批次産品,批次合格率為83.3%。不合格項目主要有纖維含量、起球、色牢度。質監部門對羊絨製品不合格的原因也進行了分析。纖維含量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用羊毛纖維冒充羊絨纖維;還有企業品質意識淡薄,原料進廠、産品出廠未嚴格進行檢測驗收和産品檢驗,致使産品品質失控。
起球項目不合格的問題較往年突出,主要原因一是羊絨原料的品質正逐年下降,尤其是絨纖維長度的降低和纖維長度離散的增大直接導致羊絨針織品起球現象突出;二是隨著羊絨纖維價格的上漲,企業將積壓下來的陳年舊貨開松後作為原材料與新羊絨原料混合加工;三是生産企業為了追求産品的手感和風格,使用不當的縮絨工藝。
色牢度項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企業使用劣質染料或者在産品的後處理過程中,固色、清洗等環節的工藝不達標。
[責任編輯: 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