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河谷歷來是新疆出肉産奶的好地方。然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當地牛肉價格節節走高,而生鮮乳價格卻連連下跌。“牛産業”何以“肉漲奶跌”?
外調量大“抬”高肉價 飼草貴養奶牛虧本
記者採訪了解到,自去年年初起,我國中原肉牛産業帶的生産母牛數量急劇下降,使得山東、河南和河北等省份的商販不斷到新疆伊犁河谷搶購適齡生産母牛,以及高品質、高産量的奶牛,拉動了伊犁河谷牛肉價格上漲。
而在2011年年底,伊犁河谷生鮮乳價格便開始下跌,部分牧區生鮮乳價格甚至跌至每公斤1元的極低價格,奶站收購生鮮乳平均價格為每公斤1.6元-2元,遠低於2012年底全國主産區生鮮乳平均每公斤3.38元的收購價格。
“現在飼草料太貴,奶價又低,養奶牛不但不掙錢還虧本。”察布查爾縣城鎮四區養殖戶崔國新説,由於奶價持續下跌,當地奶粉加工企業已無法再按照與養殖戶簽訂的合同價格收購牛奶,並且紛紛減少生鮮乳收購量。
察布查爾縣察布查爾鎮畜牧站站長阿不都克利木説,去年全鎮還有638頭奶牛,而現在只剩下350頭奶牛,大多數農牧民被迫將奶牛賣給山東、河南的商販。
一家一戶生産方式“壓制”奶價
在去年全國生鮮乳價格穩中有升的情形下,新疆伊犁河谷的生鮮乳價格何以跌落到如此地步?
“主要是‘一家一戶’的傳統生産方式制約著伊犁河谷奶牛養殖業的發展。”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畜牧局總畜牧師趙衛東説。
由於“一家一戶”傳統生産方式的局限,伊犁河谷乳品企業無力抵抗國際乳業市場價格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一旦國際市場奶粉價格下跌,伊犁河谷乳品企業銷售量也就下降,奶粉大量積壓、滯銷,因而生産銳減,生鮮乳價格一路走低。
趙衛東説,伊犁河谷現有乳品加工企業23家,2012年實際開工13家,奶粉年生産總量約3萬噸,而最大生産能力為年加工處理鮮奶40多萬噸。但是,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家有較強帶動能力的乳品加工企業。
“規模化發展是唯一的出路”
面對“肉漲奶跌”的現狀,當地畜牧業人士不無擔心,“持續外調生産母牛及屠宰奶牛,必將影響伊犁河谷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優質牛良種的繁育推廣。”
有人提議,當地政府可出臺補貼措施,通過價格補助來彌補奶牛養殖戶的損失,穩住奶業陣地。對此,也有人提出疑問,如果補貼有效,為什麼伊犁河谷的奶價卻持續著“過山車”式的變化呢?
“規模化發展是唯一的出路。”趙衛東説,“只有轉向高投入、高産出和高效益的規模化養殖,以龍頭企業帶動和輻射當地農牧民增收致富,才能實現伊犁河谷畜牧業的跨越式發展。”
事實上,伊犁河谷已經開始通過發展規模養殖小區等方式解決養殖規模小而散的問題。在新建成的奶牛養殖小區,全面實行良種化和規模化養殖,並加快小區擠奶廳等配套設施建設進度,不斷擴大管道奶的生産數量,為乳品企業提供合格原料。
不僅如此,當地一些畜牧專家還提出,“草美奶多”的伊犁河谷還要培育自己的品牌,提高終端産品的附加值,例如乾酪素、鮮食奶酪等,這類産品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小、發展空間大、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強。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