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上午,國內首個巴士司機公益培訓學校——巴士學院在深圳成立,旨在培養“匠人”級巴士司機,提升“匠人”級巴士司機收入水平。會上,多名知名互聯網精英受聘成為巴士學院“金牌導師”,“互聯網+交通”融合有個一個新的視角——人才培養。巴士學院由中國道路運輸協會旅客運輸工作委員會指導,多家運輸企業發起成立,第一期執行機構設在國內最大的定制班車平臺——嗒嗒巴士。
隨著“互聯網+”戰略的提出,“互聯網+交通”勢在必行。科技進步的背後是人才素質的提升。在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交通運輸行業科技應用的同時,如何通過互聯網思維及技術,提高交通運輸行業從業者的職業素質和收入水平,同樣值得關注。
至少需要十年的駕駛經驗和磨礪,才夠格成為一名巴士駕駛員。但不規范的管理制度和匱乏的職業培訓,讓傳統巴士駕駛員得不到與付出成正比的關注和待遇。
“巴士學院”作為國內首個巴士駕駛員公益培訓學校,構建了巴士駕駛員培訓中心、活動中心、福利中心,獨樹一幟地提出了“匠人司機”的概念,以工藝匠人對藝術作品認真專注、一絲不茍的態度和精神為教學理念。一方面幫助巴士駕駛員更全面的了解互聯網及相關產品的使用,促使巴士司機更好地擁抱互聯網;一方面,加強與巴士駕駛員的情感聯係,提高其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另一方面,通過有效的服務質量監督,以收入與服務直接挂鉤的管理模式,促使其服務質量和收入水平的雙向提升。
巴士學院首期執行機構設在嗒嗒巴士。得益于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對“定制班車”的政策引導、支持,嗒嗒巴士今年3月從深圳起步,服務已經覆蓋4個一線城市,目前已簽約100多家客運企業,有800多臺巴士及900余名駕駛員提供服務。“巴士學院”的運作,除了提高嗒嗒巴士的服務質量,也將加快互聯網與交通運輸領域的深度融合。
不同于一般定制班車平臺,嗒嗒巴士在培養“互聯網+”巴士司機上走得更遠。不僅開發了“嗒嗒司機”用于規范司機服務,此次還在交通行業協會指導下成立巴士學院第一期執行機構,重點培養熟悉、了解互聯網的新一代巴士司機。
據嗒嗒巴士CEO周瑞金介紹,嗒嗒巴士按照國務院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的要求,積極投身互聯網+便捷交通建設。為社會公眾提供實時交通基礎設施、運行狀態查詢,出行規劃,網上購票等服務;利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形成更加完善的交通運輸感知體係,全面支撐故障預警、運行維護以及調度智能化;利用大數據平臺挖掘分析公眾出行需求,全面提升“定制班車”服務品質。
[責任編輯: 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