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產業資訊  > 正文

子辰:A股會讓你跳樓嗎?

2015-07-06 17:47 來源:中國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子辰:A股會讓你跳樓嗎? 

  最近市場上有太多對中國股票市場的險謀論,以及各種外資是如何做空中國股票市場的傳言。我們今天有幸能電話訪問到來自香港金融界的資深人士,目前是數家私募基金的負責人,子辰先生來解答我們一些疑問。請問子辰先生是怎麼看待目前的中國證券市場和最近出現的大跌市?還有包括對中國股票市場後市有什麼看法?

  子辰:事實上,我早在A股第一輪上漲時就公開說過。從基本面看,以往在中國上市的企業基于審核制度,迫使大部分真實而合資格的優良企業由于沒有關係,長期排隊都沒法正常到A股主板及創業板上市,所以令他們都到了香港或美國等海外市場上市。剩下在A股成功上市的企業,加上整過中國證券市場還不成熟的制度,他們的真正價值,大家都可想而知。所以我以往一直以來看A股要真正的發展起來成為有價值的市場還需要8-10年。

  但自從李克強總理上臺後伴隨著各種有意義的金融改革,我看到一位真心想造福廣大老百姓和藏富于民的總理,所以我認為A股距離成為真正有價值的市場,大大縮短到3-5年。可能基于總理是經濟學出身的背景,所以總理深切明白到金融市場的重要性,也只有真正強大了整個金融市場,廣大老百姓才能最終受惠。所以總理在開始盤活市場時,先是利用像匯金等國家級社保基金開始密密大手掃貨,然後大量政策出臺優化和激勵股票市場,開通滬港通吸收外資進來一起炒熱國內證券市場,同時令當時A股一度成為全球單日成交量最大的市場。

  但是遺憾的是外資沒那麼笨,他們明知道你的市場沒有那麼大的價值,所以在滬港通一開始時,其實進場的外資極少,滬港通雙方的可用額度都剩余很多,沒有被充分利用。及後,李克強總理也意識到價值對一個市場來說尤為重要,所以除了一係列改革金融證券市場制度等策略外,同時配合習近平主席打貪,把很多有問題的央企國企替換有問題的管理層,快速整合無效率的企業,審核制也很快將變成注冊制,推出互聯網+大力支持創新型企業,一帶一路,歡迎已在香港或美國等海外上市的優良企業回流A股上市,設法令A股市場變成一個具有真正價值的市場。

  但是,大家別忘了,國家是想要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健康市場,而一個經濟小循環是五年,大循環是十年,互聯網企業可能會相對循環得比較快,所以當大家在買股票時,如果不是投資5-10年的長缐價值投資的話,其實你都是在投機,是在賭博,因為往往這些高市盈率的企業,除了在實施大量快速的優質並購或大量提高利潤的前提下,是很難把短期內市盈率下降到合理水平,整體價值並未能完全體現。

  那麼,短線投機主要更看重的是什麼?當然是供應與需求定律,要知道非典的時候一包鹽也能炒高十倍,賣你十塊錢,但這不代表它真的就值十塊錢。

  當看到市場初期社保基金在掃貨,各種政策在保駕護航使大量散戶進場,庒家大股東高管等有所期望繼續持有並且不大量沽出或也同時在購入時,反映了市場的貨源供應少,而需求極大,股票價格當然會大幅上漲。外資看到短期供需關係有利可圖,當然也會進場,注意這里不只是外資,事實上誰發現了某個市場有利可圖的都會進場。

  然而,當市場出現大轉勢時,其實已經出現了非常多的訊號,包括去杠桿化,某些股票的PE超過200倍,就是說要200年這生意才能回本,當公司的大股東、高管等看到這麼好的利潤能不沽貨嗎?當然還有國家級的社保基金已在市場逆轉前就已經開始大量沽貨,外資看到那麼多的大量供應和需求萎縮的訊號,都意味著會出現大調整,如果你也看到了這些訊號,會不提前沽出手上的貨嗎?當一個市場泡沫太大,貨沒有足夠價值,加上去杠桿化加速令需求大量萎縮時,要市場出現大逆轉,只需少量沽盤足矣。

  最後,我對A股的後市看法還是非常樂觀的,因為總理是有心盤活整個金融市場,而且從國家層面上,這是帶有政治意味兒的,但短期內基于整體市場價值,還得看所有導致市場供需變化的訊號。所以我非常同意巴菲特說過的這句話:“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十年,你就不要持有它一天。”因為你不是莊家或幫莊,短炒投機就永遠只能賭運氣!

[責任編輯: 李威]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