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産業分析

煤炭進口潮難退 煤電聯動恐落空

2014年06月24日 21:50:05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對於國內煤企而言,近來沒有好消息。

  一方面是進口煤衝擊不減。海關公佈的1月數據顯示,1月中國進口煤3590.9萬噸,同比增加17.5%,創下單月進口煤數量新高。

  另一方面,大秦鐵路、鐵龍物流、廣深鐵路三公司又發出公告稱,中國鐵路總公司決定,從2月15日起對貨物運價進行調整,平均每噸公里提高1.5分錢,上調幅度接近13%。這對依賴鐵路運輸的煤企而言,物流成本上漲幾無懸念。

  “對於國內煤炭企業來説,現在無疑處在內憂外患的節點上。”這是煤炭市場的觀察者——銀河期貨煤炭資深分析師劉毅做出的判斷。

  進口煤衝擊或持續

  “1月進口煤大幅度增加,主要的原因是煤炭貿易商判斷失誤的後果。”金銀島煤炭分析師戴兵向筆者表示。

  在他看來,2013年10~11月,國內的煤炭價格持續上升,造成煤炭市場價回暖的假像,使得大部分貿易商對國內煤市判斷失誤,從而過度採購國際煤炭期貨所致。

  而煤炭經銷商張強則透露,判斷失策的背後,是部分煤企大佬違背市場經濟規律,企圖操縱煤炭市場,以期在與電企的談判中爭得先機,造成2013年4季度環渤海地區的煤炭交易價格不斷攀升。

  在1月太原召開的煤炭訂貨會上,煤企抱團漲價的情形還猶在眼前:2013年12月中旬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突破630元/噸的關口,而當時進口煤的入境價在530元/噸,內外價差高達100元/噸。

  由於進口煤價格差距不斷加大,反而使得沿海一些煤炭企業放棄了採購國內煤炭,從而加大了煤炭進口力度,擠佔了國內煤炭銷售份額。

  受進口煤衝擊,截至2月16日,國內原煤價格比前一報告周下降2.8%,其中褐煤、煙煤、無煙煤價格分別下降4.1%、2.4%和1.9%。現實進口煤的大肆衝擊已經顯示:價格最終還是由市場決定的。

  “少數煤企大佬想通過自身優勢提高煤炭價格,但顯然已經不是那個年代了。”張強表示。

  而2月15日起實施的新鐵路貨運價,或繼續加劇這股“進口潮”。

  從鄂爾多斯運煤到京唐港,鐵路運輸的費用大約是每噸煤250元,業內人士分析,內貿煤企業煤炭運輸成本增幅將達到10元/噸以上。增加的這部分成本能否被市場消化,取決於市場的供求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電企簽訂的用煤合同分坑口價和到廠價,鐵路運價上調,簽訂坑口價的電企需要自行消化運費成本,採購進口煤的動力或增強。而簽訂到廠價合同的則需煤炭企業承擔運費上漲,目前的情況下,煤炭企業自身難以消化這種壓力。

  煤電聯動難落實

  在煤炭價格跌跌不休的情況下, 煤電聯動成為煤企眼中最後的“救命稻草”。他們抱團漲價的初衷就是希望電力企業能夠在煤價波動超過5%時,以年度為週期,相應的調整上網電價,同時將電力企業消納煤價波動的比例由30%調整為10%。

  但目前5%的煤價波動區間早已突破,卻沒有任何部門表示,由於煤價的下跌,將要對電價作出調整。

  去年下半年,不少煤炭大省為了扶持本地煤企,一度出臺“煤電互保”的政策,要求電企優先採購本地煤炭。然而從執行的情況看,這種煤企一廂情願的做法並不具備持續性。

  “電強煤弱已經成為事實,況且煤炭近年來産量暴增,已經嚴重的産能過剩,電力企業增量卻遠不及煤炭企業,根本無法消化增加的煤炭産量。因此,在煤電聯動遭受尷尬的時候,更無從談及煤電互保。”劉毅説。

  而作為最主要的煤炭消費方之一,電力企業卻正在逐漸掌握住電煤市場的主動權。

  低價的進口煤正是其手中最重要的籌碼。從2008年起,我國的煤炭進口量逐年增加,已經從2008年的4040萬噸增加到2013年的3.27億噸,5年時間翻了7倍以上。 2013年12月份和2014年1月份煤炭進口量更是連續兩個月保持在3500萬噸以上。

[責任編輯:李瑞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