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阿里巴巴或將於今年4月擬在國際站推出中國供應商免費會員服務,並最終代替付費會員,營收也將由會員費轉向P4P。後經阿裏公關部相關負責人澄清,未來阿裏國際站的營收確實將由以會員費為主轉向P4P,但付費服務“中國供應商”仍將收費。
此消息一齣,立刻引起業界普遍關注。“放棄現成的收入,把齊整的市場秩序先打亂,再重拾舊河山,恐怕也只有阿裏有這樣的勇氣。”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評論道。
眾所週知,會員付費模式一直以來都是阿裏B2B的命脈。那麼,阿裏為何突然爆發如此“壯士斷腕”的氣魄來,毅然捨棄嘴邊的這塊肥肉,用意何在?
筆者認為,這是“逼宮”的後果。
被誰逼宮?
P4P的先行者們。
早在2006年,B2B市場的競爭就已達到白熱化地步,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許多老一代B2B站點曾推出過各種各樣個性化服務來吸引中小企業主眼球。但作為小老闆來説,他們使用B2B網站的目的就是增加銷售,其他附加服務其實可有可無。然而,許多B2B網站卻難以滿足企業在短時間內增加銷量的需求,B2B網站與企業間的供需矛盾,使國內B2B市場發展十分緩慢。
當時包括阿里巴巴、慧聰等在內的很多B2B平臺實行的都是“按年收費”的會員制服務模式。雖然這種模式對平臺而言是一個相對穩妥和安全的方式,但眾多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模式在某種程度上也成了阻礙中小企業使用B2B網站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動輒幾千幾萬元起的會員費,已成了很多中小企業主“不能承受之重”。
有資料統計,截至2012年底,中國數千萬家中小企業中仍只有不到20%左右使用過網路行銷,其中通過付費形式開展B2B貿易的企業不到90萬。
因此,按年付費的會員模式在一些專家看來,已成為阻礙阿里巴巴甚至國內B2B發展的最大障礙。
不過,阿里巴巴的障礙卻成為後來者居上的法器。
馬雲曾自詡“學我者生,像我者死”。但競爭對手們顯然沒有複製阿里巴巴的模式,一個大膽的創新——P4P則應運而生。
P4P,是英文Pay for Performance的簡寫,中文含義是“按效果付費”。也就是説,讓廣告主不是按照廣告投放時間來付費,而是按照廣告投放後帶來的實際效果來付費。
收取會員費的B2B網站,交錢後效果不可預知。曾有人戲稱:交會員費就跟等待審判一樣,不知道到底有什麼樣的結果,何況門檻還不低;而按照P4P的規則,只要交付數量較小的預付款後,便可享受到其他會員制網站才能享受的年費服務,而供應商只有在自己的廣告資訊被點擊一次時,才需要支付一次的費用——將主動權完全交到企業用戶手裏,有效果、有點擊才付費,每一份投入都會有一份收穫,不花冤枉錢。
這種作為與會員制服務方式相抗衡的新型B2B服務模式,充分考慮了國內電子商務的實情和特點,同時糅合了谷歌競價排名和傳統B2B兩種模式的精華,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可促使更多企業獲得優惠,同時能吸引更多老闆大膽嘗試電子商務,且消除了各方對網路亂收費的擔心,真正把中國B2B電子商務的概念帶上一層樓。
馬可波羅網,這是筆者有據可查的第一家在全球範圍內踐行P4P的B2B站點。據公開資料顯示,自2006年成立以來,其憑藉按效果付費模式,已有超過500萬供應商和採購商在其上發送詢盤超2000萬條,客戶二次付費率遠超業內平均水準,達到81%;且根據第三方諮詢機構艾瑞報告顯示,馬可波羅網在B2B行業綜合排名已位居第二,僅次於阿里巴巴。
而在馬可波羅網突飛猛進的這7年裏,其他後起之秀也“學而時習之”,敦煌網、維庫網、萬國商業網、環球貿易網等一批站點紛紛跟進,形成一片對阿里巴巴等老前輩們的四麵包圍——P4P不經意間,儼然從數年前的星星之火,到現在的燎原之勢。
會員服務同質化下供應商的市場飽和已導致競爭激烈、利潤微薄。現在,對於大多數商家來説,光買個會員效果已很不明顯。照此事態發展下去,廣告費與廣告效果不成比例,會員制的存在意義更將大大貶值——到最後誰還願意花錢做這個冤大頭?
筆者斷言:阿里巴巴顯然也已看到了B2B的大勢所趨:與其坐等後來者慢慢蠶食自己的蛋糕、溫水煮青蛙,不如趁著現今自己還家大業大,壯士斷腕、忍痛割愛、兵行險招一把,儘快轉型P4P以制衡厚積薄發的馬可波羅們。但面子還是要顧忌,不能讓晚輩笑話自己東施效顰,所以放出“付費服務‘中國供應商’仍將收費”之言論也在意料之中。
P4P是未來B2B發展的必然趨勢,而馬可波羅們的盆滿缽滿也早已印證了這一點。但對於曾經坐擁幾十億會員費而笑看風雲的阿裏老大哥,這次的轉型無疑是一場痛苦的“割肉戰”。
[責任編輯: 郜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