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政府政策影響,中國物聯網産業近幾年異常火爆,儼有引領全球之勢,但熱鬧表像中卻基本都是狹隘的低級複製,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支援”,北大工學院南京研究院執行院長馬建26日在無錫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上表示,由於尚未解決好物聯網跨領域應用難題,各地大量重復的物聯網示範工程仍只是封閉式嘗試,存在極大資源浪費。
金融危機之前,物聯網在全球範圍還只是概念,但僅僅兩年多時間,中國就憑藉政府部門的各類政策,培育了大量物聯網相關企業,並率先開啟了規模産業化。“但正因如此,政府扶持之下的物聯網産業缺少真正的市場考驗,可持續發展困難重重”,馬建認為。
從現狀看,中國目前多數的物聯網産業不外乎傳感、無線傳播技術,但這兩種應用很多年前就有。馬建稱,物聯網的重點在於多種感知手段的協作應用,而國內産業還大都停留于依賴硬體設施的初始階段。
“碎片化的應用和架構、大量互不相容的重復示範工程、缺乏跨領域合作,中國物聯網産業現狀的主因是政府扶持下的短期利益驅動,這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態系統。”馬建稱,與中國不同的是,歐美發達國家在發展智慧城市時採取了開放性的模式,政府先提供實驗平臺,為各種開發商提供聯手機會,一旦找到了可應用的商業模式,必將集聚龐大的産業鏈,而先一步發展單項技術的中國仍然只會“起了大早,卻趕了晚集”。
“中國物聯網産業要保持領先優勢,首先要樹立以用戶認可為主的正確利益驅動,同時要打造開放的公共應用平臺,以此來溝通産業各個節點”,馬建舉例,如同現在的智慧手機市場一樣,硬體製造商與軟體提供商通過作業系統緊密聯繫,用戶則通過軟體商店選擇具體應用。
他建議,國內大量的物聯網産業園可憑藉先發優勢,多嘗試公共平臺建設,讓企業綜合各方利益自行尋找生存出路,刺激商業模式的創新。如此,才能早日打通物聯網産業的價值鏈。(完)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