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最新消息  > 正文

9月用電量增速18月次低 與PPI、CPI共同顯示需求疲弱

2014-10-17 08:56 來源:財經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從權威人士處獲悉,9月全社會用電量僅同比增長2.7%,雖較8月回升4.2個百分點。用電量作為經濟先行指數,是反映經濟走勢的重要風向標。在經歷了5月、6月連續回暖後,今年7月,用電量同比增速急轉直下,8月更是跌至負增長區間,而9月的數據仍然不容樂觀。

  《經濟參考報》記者15日從權威人士處獲悉,9月全社會用電量僅同比增長2.7%,雖較8月回升4.2個百分點,卻仍創下自2013年4月以來18個月的次低。

  同日公佈的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和居民消費價格(CPI)數據同樣不容樂觀。三項數據共同顯示,9月國內需求,無論是在生産領域還是消費領域,仍然較為疲弱。

  風向

  9月經濟數據不容樂觀

  用電量作為經濟先行指數,是反映經濟走勢的重要風向標。在經歷了5月、6月連續回暖後,今年7月,用電量同比增速急轉直下,8月更是跌至負增長區間,而9月的數據仍然不容樂觀。

  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悉,9月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2.7%,雖較8月回升,但仍為近18個月以來次低。具體到産業來看,城鄉居民用電增速延續7月以來的下降態勢,大幅回落4.5個百分點至-10.2%;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用電量雖有所回升,分別達到5.2%和4.9%,也繼續處於較低水準。其中,9月工業用電同比增長5.3%,與7月份8%相比仍有差距。

  “城鄉居民用電都是從當月中旬開始抄表,這意味著9月用電數據是記錄8月中下旬到9月中下旬用電量的,而去年8月還很熱,基數比較高,氣溫是影響9月用電增速的重要因素。但不容忽視的是,經濟尤其是工業經濟確實在下行,數據顯示9月比8月並未有多大好轉。”上述權威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解釋説。

  這從各地區用電增長情況可得到進一步印證。據了解,9月華東、華中等受氣溫因素影響較大的地區,多個省份延續了從7月以來的負增長態勢。而受節能減排影響,山西、河北、山東等華北地區的工業用電量普遍保持低增速。值得注意的是,曾經都是兩位數增長的西北地區用電量增速也已降至個位數,並仍在不斷下滑,以新疆為例,其8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7.9%,9月則回落了3.4個百分點至4.5%,其中工業用電同比增長-1.3%,折射出經濟疲軟態勢。

  15日國家統計局還公佈了PPI、C PI數據,其中9月PPI同比負增長1.8%,連續第31個月負增長,跌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超出市場預期;環比負增長0.4%,跌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為近15個月低點。

  從分行業出廠價格環比數據看,在30個主要工業行業中,7個行業産品價格上漲,5個行業持平,18個行業下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價格下降3.1%,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價格均下降1.9%,三項合計影響當月PPI下降約0.3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認為,9月PPI環比降幅和同比降幅均有所擴大,主要原因是原油、成品油、鋼材價格降幅加深。同時,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對工業品價格形成的壓力也有所加大。

  風險

  工業生産壓力仍大

  用電量和PPI共同指向9月工業生産尚無明顯好轉這一事實,根本原因則在於國內需求不旺。

  “三季度電力數據的糟糕情況是2008年危機以來所沒有的,而工業生産領域也普遍反映不好,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之大不容忽視。”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微博)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更需要擔心的是,如果未來一兩個月經濟依舊難見起色,一旦經濟增速低於7%,下半年面臨的問題將更為嚴重。如果10月的情況仍不好,政府可能會採取措施。雖然現在G D P(國內生産總值)不如以前重要,但還是關乎就業等眾多民生問題。”

  上述權威人士則表示,與之前的判斷一致,今年下半年用電增速走勢仍會是先低後高,但是由於在新常態的思路下,政府不再只是強調穩增長,而要保證經濟增速下行的不是太快,所以預計未來幾個月用電量增速很難大幅反彈。該人士還預計,全年用電量增速可能要從之前判斷的5%降低到4%以下,而年初關於增速的預期是6%。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點評PPI數據稱,PPI同比增幅為近5個月新低,主要是生産資料價格大幅下跌所致,特別是採掘業、石油加工、原材料加工行業跌幅擴大。其中,煤炭開採、黑色金屬礦採選業同比降幅達到-10.6%、-12.6%,石油加工及煉焦業降幅達到-6.4%,反映下游生産行業依然疲弱,需求乏力。煤炭、鋼鐵等上游産業産能嚴重過剩,難以看到PPI“轉正”的動力,工業領域通貨緊縮壓力增大。此外,9月PPI翹尾因素下降0.23個百分點至-0 .03%,也是導致PPI同比跌幅擴大的重要原因。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微博)認為,9月PPI增幅比上個月下跌0.6個百分點,顯示內需疲弱和去庫存的過程持續。這也意味著未來幾個季度,中國工業企業的利潤率將進一步下降。

  中國宏觀經濟資訊網研究部研究員李瑩表示,8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意外回落至6.9%,創近6年來新低,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動能減速超過預期。從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 I)分項指數看,新訂單指數回落幅度較大,説明需求不足仍是抑制當前工業增長的主要因素。

  謹慎

  談通縮為時尚早

  需求疲弱不僅體現在生産領域,同日公佈的9月CPI同比僅增1.6%,增幅較8月回落0.4個百分點,創56個月新低,年內第二次低於2%。余秋梅解讀稱,一方面,由於去年同月環比上漲較多,抬高了今年的對比基數,致使今年9月的翹尾因素比上月減少了0.7個百分點;另一方面,9月新漲價因素低於近五年的平均水準。

  展望下月,卓創資訊分析師邊玉鵬認為仍會低於2%。他預計,10月鋼鐵、居住原料的同比會下滑3%以上,食品中糧食價格走高概率較大,澱粉、豆類、肉類等則全面下滑。

  CPI走低預示整體國內需求不振。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微博)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9月CPI與PPI的水準全面反映了目前經濟下滑的現實。到了這個階段,完成今年的物價調控目標基本沒有異議,主要還應該考慮如何在目前“低通脹”的情況下調控經濟。對這個問題要全面認識,本屆政府奉行“區間調控”論,一定範圍內的波動均可以接受。所以應當轉變增長理念,不再以增長率為唯一的追求目標。另一方面,目前的增長率變化包含了結構調整的成效。例如,服務業比重持續上升,對就業起到了保障作用。所以從官方統計看,就業增長的情況還是令人滿意的。

  有觀點認為,CPI大幅下降和PPI持續負增長的趨勢意味著中國的通縮風險持續上升,因此貨幣政策需要進一步放鬆“這種判斷僅從目前來看還下得偏早。”北京大學副校長劉偉説,如果我們嚴格地從統計數據來看,近年來的通貨膨脹壓力似乎並不明顯。但是不能簡單從數據統計來解釋這個現象,真正的問題是它的成因非常複雜,包括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經濟增長中的成本上升和對國外原材料的依賴等。這些因素都是結構性的和深層次的,短期裏靠宏觀政策解決不了,所以整個社會從政府到居民對通脹預期值的擔心程度都比較高。

  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高級分析師周景彤認為,有個苗頭性問題需要關注,即物價實際漲幅並未降低。9月C PI上漲1.6%中,剔除翹尾因素,新漲價因素為1 .3%,比8月還增加了0.4個百分點;剔除食品價格之後的非食品價格環比還由上月下降0.1%轉為上漲0.3%。從分類看,部分消費品和服務價格仍上漲較多,如鮮果價格上漲16.7%,蛋價上漲12.9%,雞肉價格上漲10.4%,家庭服務價格上漲9.0%,停車費上漲5.1%,學前教育價格上漲5 .7%,高等教育價格上漲3.7%。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