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閩南鄉土文化浸潤農村校園 促兩岸美育互動

2016年09月01日 10:51: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在剛剛過去的暑假中,廈門市海滄區一共舉辦了162個夏令營,其中有三分之一充滿“閩南味”,如五祖拳、歌仔戲、慈濟文化、南音等。

  在閩南文化、華僑文化、海絲文化兼具的海滄區,閩南鄉土文化藝術教育走進校園,一直是其美育教育的一大特色。

  近年來,中國城市藝術培訓市場火爆,不少家長為孩子藝術教育一擲千金,但農村藝術教育卻成為薄弱環節。海滄區教育局局長陸曉紅説,海滄要為學生尤其是農村孩子開設“有感情和有溫度”的藝術教育。

  “有感情和有溫度”的藝術教育植根于閩南鄉土文化。歌仔戲是深受臺灣和閩南地區民眾喜愛的藝術形式,海滄東孚中心小學就為孩子們成立了歌仔戲團。

  東孚中心小學的陳景瑤是土生土長的閩南孩子,講得一口流利的閩南話,平時比較內向,老師鼓勵她參加歌仔戲團時,她幾度推辭。

  在老師的鼓勵下,景瑤走上歌仔戲舞臺,迅速成為小明星,今年七月,她參演的歌仔戲《十二碗菜》在廈門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廳進行演出,不少臺灣同行都對這位小演員高度讚賞。

  在家長們眼中,藝術教育不但陶冶了孩子們的性情,更讓他們對閩南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身為“新廈門人”的李榮嵩告訴記者,他向孩子所在的延奎小學建議,開闢一個閩南語角,讓孩子們學習閩南文化,並帶動家長共同學習。延奎小學果然開闢了閩南方言課,通過閩南童玩、閩南童謠等多種形式,教學生説日常的閩南語。李榮嵩的孩子現在已經會用閩南語進行簡單的溝通和交流,回家的時候還當起了“小老師”。

  閩南鄉土藝術文化教育更牽起兩岸小朋友的情誼。在海滄,海娃民族樂團有6位臺灣老師,其中樂團的藝術總監和常任指揮黃光佑,更是被海滄區以柔性引進的方法常年留駐海滄,這些臺灣老師,打造出一個驚艷兩岸的學生民樂團。

  海滄區教育局還在今年初邀請臺灣、香港、大陸80名陶笛專家,舉辦了海峽兩岸陶笛藝術交流大會,推動了全區陶笛藝術教育。廈門一中海滄分校更與現今臺灣歷史悠久且唯一的純藝術高中——臺北華岡藝術學校簽訂了藝術教育合作共建協議,共用優質教育資源。華岡藝術學校還考慮派名師到廈門一中海滄分校開設教師工作坊,培訓學校的藝術教師。

  如今,作為廈門唯一一個“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區”,借助閩南特有的鄉土文化開展藝術教育尤其是農村藝術教育的探索,在海滄已形成相對成熟的模式。位於古窯址邊的東瑤小學聘請當地一位民間藝術家,為孩子們上陶藝課;島外第一個開展陶笛課程的育才小學,學生個個都是“小笛手”;東孚中心幼兒園結合附近東埔村踩高蹺的傳統習俗讓孩子們玩“低蹺”;廈門一中海滄分校開設閩南語社團……幾乎每一所學校都有“獨門”校本課程。

  陸曉紅表示,海滄正在持續構建“閩南鄉土藝術課程實踐——學生動手創作——産品文創化並回饋社會”的基本特色,傳承民藝與優秀傳統文化,探索“立足均衡、整合資源,促進藝術教育個性化有特色發展”的美育“海滄模式”。(完)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