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臺灣文化動態

臺灣民間樂團:大街小巷裏的“草根力量”

2016年06月02日 09:27:00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市民交響樂團”在排練。

  □本報駐臺記者 李烈 文/圖

  一群為音樂而生的人

  伊凡尤命是一位臺灣少數民族青年,他對音樂的追求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在眾多樂器裏,他最喜愛的是低音管。可是,上世紀90年代,臺灣低音管老師少之又少,加上學費過於昂貴,學習低音管的夢想最終擱淺了。後來,在父親的幫助下,他改學了雙簧管。雖然沒有走上專業的音樂道路,但音樂成為伊凡尤命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上班之餘,今年31歲的伊凡尤命每週六晚上和週日下午,都會去“市民交響樂團”排練。

  走進樂團的排練場所,你會有些訝異:那是在捷運善導寺站附近的一條小巷子裏,一棟破舊民居的地下室,沒有任何招牌,甚至看不到一絲光亮,也聽不到一點聲音。走下臺階,打開門,瞬間亮白的燈光照射出來,鼓聲、琴聲,聲聲入耳。

  “這是我們租來的排練場。”伊凡尤命説,為了不打擾居民,他們給這間地下室的每一面墻都貼上了吸音海綿。

  地下排練室有100多平方米,樂隊成員既有20多歲的年輕人,也有兩鬢斑白的長者。伊凡尤命打開背包,拿出來的,並非他吹了10多年的雙簧管,而是一隻低音管。去年開始,伊凡尤命便跟著樂團裏的低音管手,學習低音管。再過兩周,“市民交響樂團”將在臺灣最大的音樂廳演出,伊凡尤命將擔任低音管手,實現自己童年的夢想。

  與伊凡尤命一樣,大提琴愛好者吳岱融也並非音樂專業出身。大學畢業後,由於割捨不下對音樂的熱愛,他也成為了一家民間樂團的成員,他們同樣在一個小區裏租用了排練場所,每週都會有固定的排練時間。

  據了解,在島內職業樂團數量不多,但民間樂團卻格外興盛,約有上百個。民間樂團散落在臺灣的大街小巷裏,吸引了許多音樂愛好者加入。

  一場不計報酬的演出

  雖非專業樂團,但民間樂團也會組織公開演出。

  參與演出,是臺灣民間樂團對音樂愛好者最大的吸引力。大到專業音樂廳,小到一間空閒的教室或者辦公室,都可以成為他們公演的場所。“票價最多不會超過300元(新台幣,下同),所以每場演出都賺不到錢。”吳岱融已參加過民間樂團的多場演出,他説,演出票大多以低價出售。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賺錢並非這些民間樂團的主要目的,他們享受的是音樂本身。而每場演出,雖稱不上爆滿,也總有一部分執著于音樂的聽眾,對這些民間樂團給予默默地支援。

  上週末,記者參加了“雅頌合奏團”在臺灣實踐大學的演奏會。180元的廉價票,吸引了上百名音樂愛好者前來觀看。曲終,“雅頌合奏團”一位單簧管演奏者説了一段話,道出了民間樂團努力生存下去的動力:“我們都是音樂愛好者,請原諒我們沒有像專業樂團那樣的返場曲目。你們的每一張票,都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你們在網上的每一條留言,我們都會回復。”

  一種淡泊名利的態度

  然而,不計報酬,臺灣民間樂團該如何生存下去?“我們每年都要交一次會費,2000元左右,用於樂團的日常開銷。”吳岱融説。伊凡尤命所在的民間樂團,一年的會費約1萬元。“我們的樂團有四五十人,會費用於排練場地的租賃與裝修、樂器的維修、支付指導老師的工資等。”伊凡尤命説。

  在島內,像伊凡尤命、吳岱融這樣的音樂愛好者,大都是從學生時期培養起音樂興趣的。據介紹,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校便有各種樂器類社團,並有專業的老師指導。接觸到自己喜愛的樂器後,有的學生會一路堅持下去。不過,家長和老師很少會讓這些學生去考級,因為他們希望孩子愛音樂,只是單純的愛,不要有太多功利的思想。

  “一般是音樂專業的學生,或者想申請歐美名校的同學,才會去考級。”音樂老師陳維茵告訴記者,在島內許多音樂愛好者,就算離開了校園,依然放不下對音樂的熱愛,便選擇加入民間樂團。

  事實上,民間樂團本身也是持著一種公益的態度,它們是音樂愛好者的樂園。一些有過專業音樂學習經驗的人士,偶爾也會加入民間樂團,與大家一起練習、表演,並提供指導。

  不少民間樂團更是主動參與社會公益演出。比如,“市民交響樂團”每年為臺灣12歲以下兒童,免費進行兒童交響樂專場表演。對於公益演出,臺灣文化主管部門也會拿出一些資金,補助這些民間樂團。或許正是這種對音樂單純的喜愛,讓臺灣民間樂團成為了一股活躍在大街小巷的“草根力量”,給予人們心靈的慰藉。

  採訪手記>>>

  以樂為媒,加強兩岸文化交流

  音樂可以超越語言,慰藉心靈。近年來,兩岸民間樂團往來頻繁,兩岸“草根音樂人”以“樂”為媒,開啟了兩岸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其中,“愛樂樂團”可以説是廣為人知。

  臺灣愛樂樂團成立於1986年,目前已成為頂尖的亞洲樂團。樂團近百位團員每季演出約80場次,涵蓋交響樂、室內樂和歌劇。繼2010年11月在廣東亞洲音樂節精彩亮相後,臺灣愛樂樂團于2012年11月 2日至6日再次赴大陸巡演。2014年起,廈門愛樂樂團和臺灣愛樂樂團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結成“海峽兄弟樂團”。

  不僅是“愛樂樂團”,兩岸其他民間樂團的交流也成為常態。如,2007年福州民間樂團應邀前往馬祖演奏“十番音樂”;2007年山 東省威海市民族樂團在臺中市,與臺中市民間樂團聯合演奏山東民歌及臺灣歌謠;2015年,臺灣14家民間樂團來到大連金石灘音樂節表演等等。

  我們期待,以樂為媒,兩岸民間樂團繼續加強交流與合作,用音樂溝通兩岸民眾的心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