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摩梭博物館館長:七成摩梭人仍實行走婚制

2017年10月08日 12:16:46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鹽源10月7日電 (楊珺)“現在大概摩梭人中70%仍然採取走婚制,這在外界看來不可思議,但目前為止走婚形式仍然符合摩梭人的生産生活方式。”7日,四川鹽源縣摩梭博物館館長何廷軍對記者表示。

  走婚制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時期,是以感情為基礎、夜合晨離的一種婚姻禮俗。男女雙方所生子女,從母而居,隨母而姓。大多數母系氏族文化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都難以存活,但川西高原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著母系氏族文化,成為最後一塊母系氏族“活化石”。

  何廷軍為記者詳細解釋了摩梭文化延續兩千餘年的原因。他表示,摩梭文化實際上包括其婚姻制度、建築、音樂、舞蹈、宗教及紡織等多種形式,但最為外界所知曉的是“走婚”。

  “實際上大家對於走婚也有很多誤解,以為在摩梭文化中,男方的責任意識比較弱。”何廷軍表示,走婚僅僅是婚姻形式,這種婚姻形式也並不意味著情感與內容的隨意。“走婚並不等於‘一夜情’,實際上我就知道很多老人一輩子只走一次婚,他們的婚姻沒有法律、財産的保障,但感情能夠維持一生。”

  何廷軍認為,自然環境的封閉是摩梭文化能夠保留的一個原因,但摩梭文化保留至今還與家庭財産的繼承、母系大家庭的內部設置有關。

  何廷軍説,與從原生家庭分離出小家庭的對偶婚姻形式不同,走婚後男女雙方仍然屬於自己的原生家庭。“財産能夠最大程度的得到保護,家庭得到壯大,而原生大家庭中的舅舅承擔父親的角色,養育大家庭中的子女。”

  除為了壯大原生家庭外,摩梭人的母系大家庭在家庭設置上有自身特色。“每個母系大家庭都有一位老祖母,她是母愛與權威的象徵,同時還有一位‘達布’,負責家裏的大小事宜,總管財務,分配勞動成果。”何廷軍介紹,大型母系大家庭人口可能多達百餘人,“很考驗達布水準,跟一個現代化公司管理難度差不多。”何廷軍説,這樣的家庭內部設置,是摩梭人的母系文化能夠維繫兩千年的重要原因。

  不可否認,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摩梭文化也在不斷流失。“受到最大衝擊的是語言、文字、儀式等非物質文化遺産。”何廷軍表示,目前鹽源縣已經從多方面保護傳統文化,如全面恢復祖母屋古建築;建立博物館;在每個村建立非遺傳習所;不定時舉辦摩梭文化國際論壇等。“讓孩子從小學習摩梭語言、傳統禮儀與習俗等,繼承真正的摩梭文化。”何廷軍説。

  據了解,2017年的摩梭文化國際論壇作為“2017中國四川環瀘沽湖國際自行車公開賽”的主題活動之一,將在14日舉行,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人類學、歷史學、社會學專家將共同建言摩梭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