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作家畢飛宇浙大受聘 稱當代學生過於實應多重“虛”

2017年09月19日 11:01: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杭州9月18日電 (王題題)“你願意被稱為浙江大學教授嗎?”“Yes,i do!”未曾想,這竟是著名作家畢飛宇在浙江大學受聘儀式上的話語。9月18日,著名作家畢飛宇受聘浙江大學求是講座教授儀式暨首場講座活動在浙江大學舉辦。談及現在大學生與之前他所處年代的大學生區別,畢飛宇稱:現在的大學生過於實,應該注重“虛”,多增加些夢想。

  據悉,畢飛宇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小説創作,作品曾被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外出版。其代表作品主要有《青衣》、《推拿》、《玉米》、《哺乳期的女人》、《上海往事》等。此外,他屢獲殊榮,曾獲馮牧文學獎、三屆小説月報獎、兩屆小説選刊獎、首屆中國小説學會獎、兩屆魯迅文學獎、第四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和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等。2017年8月21日,法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阿克塞爾·科瑞歐為他授予了法蘭西文學藝術騎士勳章。

  優秀的教育離不開優質的師資力量。對於聘用畢飛宇作為浙江大學求是講座教授,“畢飛宇有卓越的文學成就,巨大的社會影響力以及學術創作上的國際影響價值。”浙江大學外國語學院文科資深教授許鈞總結説。

  作為浙江大學求是講座教授進行的首場講座,畢飛宇以《包法利夫人》作為主講內容。他開著玩笑説,“今晚的講座,我不能灰頭土臉的,要為自己爭個臉。講好了,以後要多來,講不好,也不好意思來。”

  而當談及現在大學生與當年大學生的區別所在時,在畢飛宇看來,“我們那個年代學生有長處和短處,我們的長處是有夢想,不足的是不入現實。而現在的大學生入現實很多,但有關未來卻少了很多夢想,可以説,以前過於虛,現在過於實,而我還是比較看重虛的部分。”

  大學應該是夢想開始的地方,許鈞表示,“現在的大學生都忙著去考證,去急著做什麼。大學不應該是現實的,應該是夢想的開始,以及人格的培養和健全的地方,而人格的培養不是訓練,學生對於人文的堅守、人生夢想的執著,這些也很重要。”(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