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8分鐘搶空700張票!故宮首部院史話劇火了

2017年09月16日 10:08:39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9月16日電(記者 宋宇晟)“一群執著無悔的古物典守之人,一次曆盡千難萬險的國寶大遷移,一條十六年的古物南遷路。鮮為人知,卻盪氣迴腸。歲月保留下了屬於中國人的文化結晶,同時也延續了保護國寶背後的堅定與擔當。”這是故宮博物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對故宮首部院史話劇《海棠依舊》做的介紹。

  記者15日晚獲悉,故宮博物院出品的首部院史話劇《海棠依舊》當晚開放免費搶票通道。僅8分鐘,700張票即被網友搶空。

  15日傍晚,故宮博物院通過其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發佈了話劇《海棠依舊》即將開通免費搶票通道的消息。

  記者注意到,該免費搶票通道于當晚8時開啟。話劇宣傳統籌郭旗向中新網記者透露,搶票通道開啟僅僅8分鐘,700張話劇票就已經被搶空了。她同時表示,自己也對這樣的搶票速度非常吃驚。

  話劇《海棠依舊》取材于故宮國寶在抗戰時期的“南遷往事”。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故宮文物的安危已成令人困擾的難題。1933年1月3日,山海關失守,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正式決定古物南遷。故宮博物院秘書吳瀛臨危受命,出任文物南遷總押運官。2月6日淩晨,載有精心打包的2118箱古物的板車從午門魚貫而出。從此,被稱為世界文物史上“傳奇之行”的“故宮文物大遷移”拉開序幕。

  匆匆告別家人後,約20名故宮人立下“人在文物在”的誓言,踏上古物南遷路。這條路一走就是16年,足跡佈滿十余個省市。公開資料顯示,這些文物最終匯聚到中國抗戰的大後方——四川“避難”,抗戰勝利後才陸續“回遷”。

  2010年,作為《紫禁城》雜誌的副主編,王戈參與主持了專題《記憶與認同——1933-1949 故宮文物南遷》。在閱讀查詢大量故宮文物南遷的書籍資料後,決心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經過長達三年的創作和修改,最終完成了《海棠依舊》的劇本創作。

  話劇《海棠依舊》以1933年至1948年間故宮博物院文物的南遷、西遷、遷臺曆程為主線,選擇一個家庭視角作為切入點,講述了故宮南遷時普通職員顧紫宸為保護故宮國寶而離開北平以及正懷有身孕的妻子,踏上旅途漂泊的故事。

  記者在故宮博物院官方微博中看到,不少網友都表示“想看”,同時也有不少人在抱怨沒有搶到票,還有網友建議話劇舉辦巡演,讓更多人能看到。

  記者了解到,該話劇由故宮博物院青年職工自編自演,其中的17名演員全部來自於故宮博物院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目前仍在緊張排練中。話劇將於2017年9月19及20日在北京保利劇院公益上演。(完)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