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英文歌劇《紅樓夢》在京上演 讓世界聽見寶玉的咏嘆

2017年09月11日 14:54:3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9月8日,北京保利劇院,大幕徐徐拉開。樂池裏,西洋樂器聲此起彼伏,如同任何一部西洋歌劇開場前一樣。如果不是幕布上的“石頭記”三個字和舞臺一隅枯坐的老僧,人們也許不會意識到,即將上演的是英文歌劇《紅樓夢》。

  此次中國巡演版英文歌劇《紅樓夢》,由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引進,美國舊金山歌劇院、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和阿姆斯特朗音樂藝術管理有限公司聯合製作。“這是一部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的英文歌劇,引進這部歌劇,是我們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舉措。”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文鵬説。

  讓西方觀眾聽懂中國經典

  將《紅樓夢》以歌劇形式搬上舞臺,緣起于5年前美國一個華人基金會向舊金山歌劇院的提議。時任劇院院長主動聯繫美籍華裔作曲家盛宗亮,邀請他作曲及編劇。盛宗亮馬上找到美國華裔劇作家黃哲倫,請他一起創作劇本。

  小説《紅樓夢》的主角超過50人,出場人物超過600人,在兩個多小時的歌劇中如何呈現?歌劇不同於話劇,歌劇中的咏嘆調,可能一分鐘過去只唱了一句。兩個半小時的歌劇,劇本的演出長度也就只有45分鐘。要把這部中國著名的長篇小説壓縮到這麼短的時間裏,無論對誰來説,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總有人要做這件事,我相信我們可以做好這件事。”盛宗亮對黃哲倫説。該劇的主創團隊堪稱“華人夢之隊”。除了盛宗亮擔任作曲和編劇,黃哲倫擔任聯合編劇,來自中國臺灣的戲劇大師賴聲川擔任導演,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臥虎藏龍》)葉錦添擔任舞臺及美術設計。

  “因為面對的是西方觀眾和英文媒體、英文評論家,我們壓力很大,不能給國人丟臉。”賴聲川説。

  既符合藝術規律又催人淚下

  主創團隊把故事主線定為寶黛釵的愛情故事,而社會矛盾則是這部劇背後的推動力。劇中既融入了中國儒釋道文化,同時也有封建王朝和大家族的權謀。作為核心的愛情故事必須感人,這是盛宗亮始終堅持的。“從我的角度講,首先要知道歌劇的傳統,符合藝術規律,還要催人淚下。”他認為,音樂跟劇情一定要結合緊密,才能讓觀眾真正達到藝術上的共鳴。

  葉錦添曾是新版電視劇《紅樓夢》的藝術指導,他為歌劇三位主人公設計了專屬顏色。黛玉是青綠色,寶玉是紅色,寶釵則是白色和金色。

  在音樂上,盛宗亮以西方交響樂團和合唱團為核心,同時加入中國戲曲中常見的打擊樂器鑼鼓等。為了作曲,他使出渾身解數,調動頭腦中全部古典歌劇資源。他從普契尼的歌劇《托斯卡》借鑒音樂的感情渲染作用。在英文歌劇《紅樓夢》的序曲階段,講述了石頭與絳珠仙草的故事,這是整部劇本的梗概,這種結構,靈感則來自莫扎特的歌劇《魔笛》。

  中西方元素的相互融通

  《紅樓夢》堪稱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但事實上,它在西方世界裏沒有多少人知道。在某種意義上,這部歌劇接續了一個大的歌劇傳統,這種傳統始自普契尼的《蝴蝶夫人》以及《圖蘭朵》,裏面融合了東西方文化。在英文歌劇《紅樓夢》之前,人們提起中國題材的歌劇,首先想到的就是《圖蘭朵》,想到裏面的音樂《茉莉花》。當然,英文歌劇《紅樓夢》中的大觀園,與普契尼歌劇中想像中的東方世界有著很大的不同。

  “在十九世紀的西方,藝術家把他們想像中的東方元素,塞進以西方價值觀為主的作品中,來滿足西方人的審美需求。而在我們的作品中,至少是平等對待中西文化。我們的作品並不是一種大雜燴,而是有著鮮明特徵的音樂作品。”黃哲倫説。

  在過去的30年裏,至少有兩部電視劇是根據《紅樓夢》改編的。“1987年版的《紅樓夢》在中國的美譽度,就像BBC1996年版的《傲慢與偏見》。如果因為一部歌劇,讓人們重新討論這部小説,讓很多從來沒有聽過這部小説的人知道它,這肯定不是一件壞事。”黃哲倫説,“讓世界聽見寶玉的咏嘆,這很重要。”

  英文歌劇《紅樓夢》在北京、長沙、武漢巡演之前,已經完成了它在美國舊金山的首秀和在中國香港地區的演出。受到了當地評論家、觀眾的關注和好評。向世界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當然不只是英文歌劇一種形式。傳統曲藝、戲曲,影視劇、文學等,都是傳播文化的媒介。讓世界聽到未經扭曲的原汁原味的中國聲音,這始終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記者 郭超)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