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靈隱寺慧澄法師論慈孝:以愛為核 點滴由心

2017年09月08日 10:51: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杭州9月6日電(見習記者 陳潔 實習生 毛維佳)古有虞舜孝感動天,“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今有新“24孝”行動標準,“帶著妻小常回家,共與父母度節假”。從古至今,對於慈孝的詮釋紛繁多樣且萬變不離其宗。在6日于浙江杭州召開的中華慈孝文化節暨浙江省宗教界開展“傳承慈孝·五教同行”活動啟動儀式上,靈隱寺雲林書院慧澄法師帶來了自己對慈孝的理解:“無論是觀其表像還是究其內在,慈孝的核心都應該是愛,一點一滴,發自內心。”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與核心。眼下,時代變化和多元文化競爭的嚴峻挑戰,讓弘揚孝文化愈發成為中國社會的當下所需、當務之急。在此背景下,中華慈孝文化節暨浙江省宗教界開展“傳承慈孝·五教同行”活動啟動儀式舉行,旨在重新“擦亮”慈孝內涵,喚起民眾的拳拳孝心。

  在慧澄法師看來,新時代的慈孝傳承,應當以愛為先。“雖然不同群體對慈孝有著自己的見解,但是其核心都是一致的。無論是觀其表像還是究其內在,慈孝的核心都應該是愛。”

  這愛點滴發自內心,聚沙成塔。慧澄法師認為,無論是有血緣還是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都要把慈愛建立起來,用佛學的智慧來解釋,便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而在佛教中,對待慈孝的重視更是上升到等同戒律的高度。“出門愛念,入則存之。心懷惕惕,懼其不善。親恩如此,當何以報”,諸如此類對慈孝的推崇和弘揚,在諸多佛家經文中均有體現。

  慧澄法師認為,一方面可從引經據典中感悟慈孝的智慧,另一方面也應當從生活出發,將慈孝融于細節點滴之中。慧澄法師舉例説,子女對父母的盡孝,既要滿足物質需求,也要滿足精神需求,“物質是基礎,提供了必要的生活保障;而精神需求則是在滿足物質的基礎之上,多陪父母説説話,假期帶著父母去旅行等等。”

  承傳統文化之鬱渥,汲現代文明之精髓。據悉,此次活動由杭州靈隱寺、中國新聞社、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及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務局主辦,由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杭州靈隱寺承辦,並得到浙江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浙江中華文化學院、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香港商報浙江辦事處的大力支援。(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