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專家研討《演説家》:傳遞正能量 耕耘民間話語場

2017年09月06日 08:52: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9月5日電 (記者 高凱)9月4日,由騰訊娛樂和能量傳媒聯合出品的原創網路綜藝節目《演説家》在京舉行節目研討會。這檔正在騰訊視頻全網獨播的節目,一改傳統模式,讓百姓做主角,以“説話”這種最為樸實的方式,聚焦普羅大眾的人生故事。

  《演説家》在節目模式上進行了大膽的突破和創新:第一階段“十大演講”,每期10分鐘左右的演講,去舞臺化的設計更貼近網路用戶的視覺習慣,也更容易使觀眾産生共鳴;節目第二階段開創平臺移動直播先河,大巴車在全國5個城市海選直播,高清直播+手機直播組合播出,網友參與度和互動性強。

  值得一提的是,節目第三階段選手演講比賽,除了陳魯豫、張召忠等坐鎮明星導師團點評外,還加入了代表年輕一代態度的“言值能量團”的按燈環節,對選手的演講內容表示不同意見。在第一期節目中,“言值能量團”與選手在“大學生提升自己最好的方式究竟是工作還是考研”這個問題上産生了激烈的交鋒,現場火花四濺。研討會上,不少專家認為這種形式改變了傳統節目對演説者的單向聆聽模式,增強了節目的思辨性與可看性。

  節目中,選手均是來自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普通人,他們在觀眾面前講述自己的生活與思考:普通的快遞員辛勞工作之餘依然不放棄夢想、考研老師對當代學子人生選擇的犀利看法、直播主播為喊麥正名、電競高手勤奮苦練追逐電競夢、公務員消除人們的偏見、公益牛哥呼籲人們提高對流浪弱勢群體的關注度、普通軍人一腔熱血講述軍人使命、哈佛女孩用切身經歷告訴我們國強則少年強……同時《演説家》還在國家強大與個人命運的關係、面對洪災眾志成城等時事熱點和宏大議題上真切發聲,引發全社會層面的熱議。

  這些鮮活的個體生命與體驗反映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心聲,使每個聽眾都能在節目中找到自我的坐標,通過情感共鳴和觀點碰撞,呈現出國人當下的生活情緒和家國情懷,為節目賦予了時代內涵、文化韻味與厚重感,也使得節目在演講傳播的過程中達到與主流價值觀最廣泛的共鳴。

  研討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藝委會副秘書長易凱認為,《演説家》讓普通人講自己的故事,這在形式上是一大創新,尤其是一些演講主題,積極、振奮,充滿正能量。

  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寶庫中,語言藝術堪稱瑰寶。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研究部主任趙彤認為,當今的網路節目應當起到耕耘基層話語場的作用,“中國社會的價值觀通過點滴的形式來灌入,可能比三江三峽波濤洶湧更重要,一場暴雨對地下水的存量,對植被的滋養沒有多大的效果,但是毛毛細雨才起作用,我們需要這種毛毛細雨,特別是在伴隨新媒體中的毛毛細雨的節目,是耕耘中國社會基層價值觀最重要的一個方式、內容。”他認為,《演説家》承擔起這樣的責任是需要勇氣與擔當的。”

  中央電視臺總編室審片部副主任陳真認為,演説家的成功,説明網路已經成為傳播主流價值的重要渠道之一,只有打動人民群眾才能産生廣泛的影響力。而作為節目方的代表之一,陳魯豫在研討會現場也表示,做電視和做內容的意義應該是記錄、陪伴,傳遞,尤其是要堅持傳遞真善美的東西,這應該是每一個電視人所追求和堅持的。

  《演説家》開播以來,通過小人物反映時代脈搏,依靠正能量話題産生裂變式傳播。超過700個中央級媒體,微博意見領袖推薦,點讚。網路總互動量超過13萬人,覆蓋人群5億,數次登上微博熱門話題榜、熱門搜索榜。

  根據騰訊視頻統計,從用戶受眾來看,《演説家》的90後佔比達到了65%。其中初中、小學生的佔比達到了32%。這一定程度上,也説明《演説家》有效觸達並收割了大量年輕觀眾。研討會上,《演説家》評委導師,“局座”張召忠也認為,新媒體的責任很重要,要用正能量的東西,影響現在的年輕人。

  研討會上,騰訊視頻總編輯王娟表示,希望能以《演説家》為標桿,生産更多類似這樣的好節目。王娟認為,網際網路需要打動人心、走心的內容,“演説家”則找到了這樣的一個講中國故事的入口。她透露,騰訊視頻未來將投入更多的力量,製作更多傳遞正能量、弘揚傳統文化,引領青少年價值觀的節目。(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