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賈平凹:講好大時代裏的中國故事

2017年08月31日 13:48:29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8月30日電 題:賈平凹:講好大時代裏的中國故事

  新華社記者 王志艷、史競男

  “每個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走得更遠一些,使不同語言的讀者都能讀到它。”賈平凹日前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世界文學其實就是翻譯文學,翻譯為中國文學走向世界架起了橋梁。

  賈平凹發表于2007年的小説《高興》英文版日前由亞馬遜以紙質書和電子書同步發行的方式,介紹給183個國家的讀者。作為又一部走出國門的中國當代小説,《高興》描寫了一位名叫劉高興的陜西農民進城打工的故事。賈平凹將其與2005年出版並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秦腔》稱為“姐妹篇”。

  “劉高興”的原型是賈平凹的小學同學,曾在西安打工,後來返鄉開了一間小賣部,他是城鎮化進程裏數億遷徙人群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員。

  “《秦腔》是寫中國發生巨大變化中傳統文化衰弱的過程,一部分農民要離開土地;而《高興》寫了農民進城之後的生活狀態。”賈平凹説。

  《高興》的英文譯名為《Happy Dreams》,如何理解這個譯名?文學評論家李敬澤認為,幾億人從鄉村到城市,在這個過程中真正激勵他們的是一個個家庭和個人追求Happy Dreams的那份衝動,這正是在劉高興身上看到的。

  這一解釋得到了賈平凹的認可。他告訴記者:“劉高興原來叫劉書禎,自己起名叫劉高興,這個名字比較喜慶,他就是希望能融進這個城市,實現他過上好生活的夢想。劉高興遇到了很多生活中悲涼的東西,但同時他對美好生活依然有追求,這是大的時代背景,也是我寫作的初衷。”

  在賈平凹創作的十幾部長篇小説中,他的目光始終關注著中國社會變革中的鄉村和城市,關注著在時代浪潮中沉浮的最樸實、最卑微的勞動者的命運。他認為,把普通人寫飽滿,才能寫出這個時代。

  賈平凹的作品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充滿濃郁的陜西特色。作為中國當代重要作家,他雖在國內享有盛譽,卻因為文本中的陜西方言“嚇”退了許多譯者。因此,與其他當代著名作家相比,他的作品在國外的知名度相對較低。近幾年,賈平凹的作品才開始被翻譯得多了起來。

  評論家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文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機。越來越多的漢學家、翻譯家將目光對準了中國。

  《高興》被翻譯介紹給海外讀者前,亞馬遜全球出版項目已先後將包括陳忠實、馮唐、路內、虹影在內的多位中國知名作家的15部作品譯介到了美國。

  英國翻譯家韓斌擔任了《高興》的英文版翻譯工作。她説:“翻譯需要小心翼翼,特別是方言的翻譯,因為要讓人感覺到這個人物是一個中國人。”

  在賈平凹看來,翻譯是另一種創作,難的不僅是方言轉換,更重要的是文字背後的東西,翻譯家的辛勞付出常令他感動。他説:“有時一部作品得翻譯好幾年,最少也得一年時間,特別辛苦。翻譯《浮躁》的美國漢學家葛浩文先生對一些細節特別重視,叫我給他解釋,有時解釋不清楚就發圖片。日本翻譯家吉田富夫為了把一種草翻譯得更準確,先去採這種草。還有瑞典翻譯家陳安娜,不斷向我了解鄉下的建築方式、飲食風俗等等,每一個細節、每一句話都要費那麼大的心血……”

  日新月異的中國吸引著世界的目光,也讓更多中國作家受到世界文壇的關注。賈平凹認為,翻譯介紹中國文化,其實也是講述中國故事的過程。對於怎樣講好中國故事這個時代命題,賈平凹説,他想講講中國的變化,講講轉型時期的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作家要把他所感受到的東西表達出來,我就是這樣做的。”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