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資訊

《戰狼2》帶熱軍事題材 影片品質是硬道理

2017年08月10日 08:40:54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今年是建軍90週年,朱日和沙場閱兵的蓬勃氣勢猶在眼前。90年的輝煌歷程,鑄就了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而在大銀幕之上,今年也是英雄主義高漲、“燃”風颳起的一年,吳京的《戰狼2》讓軍人冷鋒成為舉國矚目的形象,下半年的《空天獵》與《紅海行動》同樣備受業內和觀眾期待。從並不受市場青睞的類型到如今的票房引擎,軍事題材電影也克服了自身的許多瓶頸和問題。

  《空天獵》劇本修改20多稿

  昨天,中國首部現代空軍空戰電影《空天獵》在中國航太博物館舉辦媒體見面會。首次擔任導演的李晨説,自己從小就有軍事夢,一直期望能拍一部展現軍人風采和軍人精神的電影,“也希望通過這部展示祖國實力和大國風範的電影,喚醒大眾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血性豪情。全世界的現代空戰類型片都很少,難度不言而喻,我們克服了飛機實拍過程中的很多困難。”

  《空天獵》投資達兩億元,演員片酬卻不到10%,可以説是把錢全部用在了裝備和技術上,為拍幾個導彈鏡頭,劇組甚至跑遍了大半個中國。除了李晨,他的女友范冰冰這次也是“零片酬”出演,她現場開玩笑地透露了男友邀請自己時説的話:“他説‘我也沒錢再去請其他的女演員了,要不就你來演吧’。”

  “《空天獵》的故事是從空軍部隊的實戰訓練中長出來的。”電影總策劃、空軍大校陳浩説。該片講述的是境外恐怖分子將目標瞄準亞洲全境,我國“霸天狼”精英部隊臨危受命,上演導彈危機與人質危機的驚險故事。光是從故事雛形到開始劇本創作就用了一年多時間,劇本改了20多稿,成片以後又多次徵求意見,逐幀畫面、逐句臺詞修改。“這幾天李晨導演基本上都泡在機房。空戰電影重頭在天上,非常不好表現。中國也好、國際也好,像這麼純粹的空戰電影已經好多年沒有再出現了,因為確實不好表現,很難拍。”陳浩説。

  除了《空天獵》,海軍題材電影《紅海行動》也一直備受關注,去年一部《湄公河行動》讓香港導演林超賢名聲大噪,今年在《紅海行動》中,他仍將用商業類型片的方式錶現主旋律題材。這部新片根據“葉門撤僑”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奉命執行撤僑任務,兵分兩路進行救援;同時,恐怖分子首領正在密謀不法行動,突擊隊必須阻止攔截的故事。影片的總拍攝期達5個月,總投資超過了5億元,目前已殺青,今年內就將上映。

  軍事題材電影不是軍事紀錄片

  “現在不能一拍軍事題材的電影,就是三八大蓋、手榴彈,頂多是坦克、大炮、火箭筒,我們的軍隊現在發展到這個水準了,我覺得應該用提氣一點的裝備,拍一點提氣的電影。”陳浩説。在《空天獵》中,殲11B、殲10C、空警500、無人機、殲20、運20這些最新的裝備悉數登場,大量採用航拍、實拍,各類彈藥也都是真品。在陳浩看來,特效和音樂對軍事動作電影的品質影響巨大,以往觀眾對此類題材詬病比較多的就是“5毛錢特效”問題,所以這部電影的投資主要花在了這些方面,用的都是國際一流團隊。

  陳浩坦言,軍事題材電影不能拍成軍事紀錄片,不能光拍給軍迷看,“要老百姓都能夠接受、看懂、看得熱血沸騰,不能看一部電影第一幕,就知道後面的故事是什麼樣的。”但講故事也不能不著邊際,不能到處是巧合,這樣會“侮辱觀眾的智商,拉低觀眾的品位,詐騙觀眾的錢財”。《空天獵》請了空軍的各類專家全程參與電影創作,好讓每個行動的軍事邏輯和外交邏輯都經得起推敲,“使什麼戰法,用什麼飛機,裝什麼彈藥,飛什麼軌跡,多大當量的爆炸烈度,都是經得起考量和嚴格測算的。”

  作為中國首部表現現代化海軍的電影,《紅海行動》的國內拍攝也得到了中國海軍的大力支援,得以登上中國軍艦實景拍攝,這也是林超賢所堅持的,“實景拍攝,拒絕棚拍”。為此他還率百人劇組赴北非摩洛哥取景,劇組常需驅車幾個小時深入荒無人煙的高山和沙漠,以張譯為隊長的“蛟龍突擊隊”在鋪天蓋地的沙塵和眾多蚊蟲的圍攻中艱苦開工,吃盡苦頭。

  同類題材扎堆,跟風不如前瞻

  “《戰狼2》的熱映肯定會帶熱軍事題材的電影。”影視投資人譚飛表示,《戰狼2》的熱映使這一類型的電影有了較堅實的群眾基礎,但也必定會引來跟風作品的涌現。對於這種現象,他表示:“電影不是拍出來了就能火,最終還是要看它的品質。任何影片都不要去跟風,要有自己的前瞻性。”

  不過,即將上映的《空天獵》和《紅海行動》都是在《戰狼2》走紅之前便已有策劃,在譚飛看來也都是不錯的影片,但相比較而言,李晨執導的《空天獵》將在今年國慶檔上映,會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

  《戰狼2》發行負責人、北京聚合影聯總經理講武生也認為,軍事題材電影將會迎來一個爆發性的增長期。除了《戰狼2》的帶動,國防的強大、軍隊的強大也都需要通過文化載體來體現,讓觀眾高漲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情結得以釋放。但是,作為一個發行人,他也提醒,2015年《大聖歸來》大賣後不少資本向國産動畫片扎堆投放,反而使得這類影片走向了低點,“如果品質跟不上,觀眾也不會買賬。”

[責任編輯:楊永青]